根据格力电器此前披露的方案,格力集团将转让其所持格力电器9.02亿股股份,占格力电器总股本的15%,股份性质为非限售法人股。12月2日中午,格力电器发布临时停牌公告,进一步披露了公司混改进展,格力集团拟与最终受让方珠海明骏签署股份转让协议。
每经记者 吴泽鹏 每经编辑 魏官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继深交所发布公告后,12月2日中午,格力电器(000651,SZ)发布临时停牌公告,进一步披露了公司混改进展。
格力电器公告称,目前公司控股股东拟转让其所持有的部分公司股权事项取得重大进展——格力集团拟与最终受让方珠海明骏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珠海明骏)签署股份转让协议。
这也引起资本市场诸多猜测,不少投资者对转让协议内容充满期待,而答案或许很快将被揭晓。格力电器称,公司股票临时停牌“预计不超过一个交易日”。
更令外界关注的是,珠海明骏若成功入主,将为格力电器带来怎样的转变?珠海明骏背后的高瓴资本,是否能推进格力电器的多元化、国际化发展?“高瓴和格力如何形成合力?这的确很考验张磊(高瓴资本创始人)和董明珠的智慧。”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说道。
12月2日午间,格力电器公告称,控股股东格力集团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协议转让其所持有的格力电器部分股权,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权变更,目前该事项取得重大进展,格力集团与最终受让方珠海明骏拟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为避免公司股价异常波动,公司股票自12月2日开市起临时停牌,停牌时间预计不超过一个交易日。
格力电器控制权拟发生变更源于其混改事项,每日经济新闻此前也多次进行报道。今年4月1日,格力电器公告披露称,公司控股股东拟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协议转让其所持有的格力电器部分股权。
9月3日,格力电器再次公告称,格力集团函告公司,公开征集期内(2019年8月13日至2019年9月2日),共有两家意向受让方提交了受让申请材料并足额缴纳相应的缔约保证金,除最终确定的珠海明骏外,还有格物厚德股权投资(珠海)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GENESIS FINANCIAL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组成的联合体。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公开资料,这两家意向受让方背后,分别是高瓴资本和厚朴资本。
经过综合评审,格力电器最终选择了背靠高瓴资本的珠海明骏。后者也已通过受让意向书书面邀请的形式向格力电器管理层提出合作邀请。
不过,格力电器在此前的公告中提及,“格力电器管理层是否接受最终受让方的邀请,以及双方最终能否就合作方案达成一致尚存在不确定性。”
直到11月11日晚间,格力电器披露称,珠海明骏与公司仍在协商股权转让协议的相关事宜,并将该计划签约日期延后。而随着今日(12月2日)格力电器的股票临时停牌,在格力集团启动股权转让计划8个月、最终受让方确定1个月后,格力电器距离控股股东变更又近了一步。
根据格力电器此前披露的方案,格力集团将转让其所持格力电器9.02亿股股份,占格力电器总股本的15%,股份性质为非限售法人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格力电器2019年半年报发现,格力集团持有公司10.96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8.22%,为公司控股股东。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股东,持有6.3亿股,持股比例为10.47%。
也就是说,若成功受让15%的股份,珠海明骏将成为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此外,高瓴资本是格力电器的长期投资者之一,公司半年报披露,高瓴资本此前已通过其HCM中国基金持有格力电器4339.64万股,持股比例为0.72%,在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中位居第八。
高瓴资本能给格力电器带来哪些改变?格力电器在10月28日的公告中称,公开征集受让方期间,包括珠海明骏均向格力集团提出了维护管理层稳定的具体措施及合作方案。
而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更大的期望在于通过混改这把钥匙,打开格力电器后续治理升级的想象空间,最终实现公司业务发展升级。
刘步尘表示,高瓴资本的进入,是对格力电器公司治理结构的最好优化,这是它最大的价值。家电行业观察家张彦斌称,高瓴资本取代格力集团成为大股东,格力电器后续的步子也可以由“求稳”转变为“求新”,在创新上有更多突破。
但对于高瓴资本给格力电器带来的其他改变,刘步尘的态度似乎并不乐观,“也许在多元化战略上高瓴能帮到格力,也只能说也许。”
实际上,格力电器的多元化问题一直备受质疑,即使喊了多年的多元化探索,但从财报数据来看,2016年至今,格力电器的空调业务占比由85%以上逐渐下降至80%附近,截至今年上半年,也未能有进一步较大突破。
“格力电器在多元化上还有很大‘短板’,高瓴资本在补足这个短板上确实可以给予很大帮助。一是资金上的,二是资源上,高瓴资本本身就投资了很多和智能家居有关的科技企业。”张彦斌表示,高瓴资本可以利用资本纽带为格力牵线搭桥科技企业,“路子更广,速度也更快些,这样格力才能迅速摆脱对空调非常依赖的状态,(单一产品)风险也能得到分散。”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