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图片来源:摄图网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决定》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项制度并列,都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做出的新概括,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做出的重要发展和深化。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理解、认真贯彻落实《决定》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新概括和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地位,对其他领域制度建设及国家治理效能有重要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好、巩固好,完善好、发展好,使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改革开放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实践的产物,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形成和确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及与之适应的经济等方面体制,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主动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推动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而重大变化。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地位,同时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支持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健康发展,有效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在分配制度方面,我们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承认物质利益原则和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同时允许和鼓励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等其他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在资源配置方式方面,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破除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对立的思想教条,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把有效的市场机制和有度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总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是在革命、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形成和确立的,是被实践检验拥有巨大优越性的制度,既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又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1979—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远高于世界同期年均2.9%的增速。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背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制度保证。
第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新时代经济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需要随着实践发展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健全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机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成果,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多年来,我们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在此基础上,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需要,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创新和发展,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广泛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群众基础。同时,这三项基本经济制度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是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部分,起着规范方向的作用,对经济制度属性和经济发展方式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决定》的这一重要新概括,成为新时代我国构建更加有效管用、逻辑贯通、衔接匹配的经济制度体系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系统性重要影响。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制度的总和,是一整套紧密联系、内在协调、相互支撑的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主要涉及经济体制改革,但必然会影响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要使各方面体制朝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方向协同推进,同时也使各方面自身相关环节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决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做出的重要新概括和重大决策部署,必将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各方面各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深远影响,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长治久安。
二、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决定》对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公有制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同时,还需要在一些重要领域继续深化改革。一是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鼓励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发挥出更大优越性。二是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三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健全完善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推进骨干员工持股制度,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四是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加大对企业授权放权力度,赋予企业更多自主权,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
(二)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这为广大民营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为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环境,推动其走向更加广阔舞台。一是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实现各种所有制经济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二是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推动领导干部同民营企业家交往既坦荡真诚、真心实意靠前服务,又清白纯洁、守住底线、把握分寸,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三是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对国有和民营经济一视同仁,对大中小企业平等对待,在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完善金融体系、平等放开市场准入等方面深化改革,推动政策落准、落细、落实。
(三)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是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抵押、担保等权能,保障农民集体资产权利,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二是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丰富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三、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促进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既有利于鼓励先进,促进效率,最大限度激发活力,又有利于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一)完善初次分配制度。初次分配是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一是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强化工资收入支付保障制度,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是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决定》强调了“知识、技术、管理”作为生产要素,反映了现代经济中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决定》首次增列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反映了随着经济活动数字化转型加快,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乘数作用凸现,成为最具时代特征新生产要素的重要变化。要强化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充分尊重科研、技术、管理人才,建立健全数据权属、公开、共享、交易规则,更好实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的价值。
(二)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基础上,对部分国民收入进行的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调节机制起作用。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其中,强化税收调节很重要,特别是要完善直接税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更好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是对再分配的有益补充。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全社会公益慈善意识日渐增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三)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良好的分配秩序,形成正确的激励导向,有助于全社会弘扬勤劳致富、艰苦奋斗精神,主动通过自身劳动和努力去创造美好生活。为此,必须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将分配制度建立在法治的轨道之上。要遏制以权力、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获取收入,将收入获取建立在公平竞争和要素贡献基础之上。
(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十分重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好发展质量效益、扩大人力资本、发挥企业家作用、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建设技能型劳动者队伍等重大问题。要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逐步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
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经过20多年发展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完善,但在一些方面仍存在束缚市场主体活力、阻碍市场和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弊端。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决定》明确提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并对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做出重要部署。
(一)完善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只有产权得到平等、有效保护,市场主体才能放心投资,市场交易才有前提条件。要抓紧完善相关制度,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近年来,党中央推动一批典型涉企产权冤假错案得到纠正,起到了很好的稳定和改善预期作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仍存在侵权赔偿标准低等问题,要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决定》还特别强调,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
(二)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我国商品市场发育较为充分,市场决定商品价格基本实现全覆盖,但要素市场发育不充分,存在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要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重点是在土地、金融、科技、数据等领域健全制度规则,深化市场化改革,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决定》提出,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明确了健全完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点和方向。
(三)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公平竞争,只有竞争是公平的,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企业优胜劣汰。要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以竞争政策为基础来协调相关政策。为此,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生产许可制度,健全破产制度,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针对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力,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这一老大难问题,《决定》提出,探索建立集体诉讼制度,这是改善消费环境、倒逼供给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举措。
(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强国际竞争力,根本要靠科技创新,必须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在国内外发展环境条件变化新形势下,《决定》突出强调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制度支撑。一是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结合起来,以健全国家实验室体系为抓手,加快建设跨学科、大协作、高强度的协同创新基础平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三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积极发展新动能,强化标准引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决定》还特别强调,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改进科技评价体系,这对于充分尊重和极大调动人才第一资源的创造精神,十分重要。
(五)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决定》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优化人口和经济活动空间布局,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是国家治理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决定》提出,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为区域协调发展赋予了新内涵,提出了重大思路性要求,对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具有深远意义。
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决定》有关部分强调,要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总之,《决定》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了重要新概括,明确了前进方向,形成了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加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