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虹蕾 每经编辑 梁枭
近两年,投资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受2018年全球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VC/PE机构资金链紧张加剧,“资本寒冬”比预期来得更快;另一方面,随着科创板的推出,资本市场层次丰富完善也催生了很多投资机遇。
在此背景下,投资风向和趋势有何变化?近日,在国科嘉和2019CEO峰会之后,国科嘉和管理合伙人王戈将自己投资的心路历程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娓娓道来。在王戈看来,目前机构投资主要依靠过去积累的存量资金,大额交易的明星项目显著减少。同时,PE/VC投资倾向“两极化”,大多聚焦早期(投早、投小、投散)和后期(确定回报)轮次的企业。作为专注投资科技赛道的投资人,王戈提醒称,“硬科技”企业不会像互联网企业那样在短时间内实现爆发式增长,缺乏技术“护城河”会被迭代。
谈科技赛道 不会像互联网爆发式增长
在创立国科嘉和基金之前,王戈在中国科学院已经待了二十余年。源于这一背景,王戈坚持国科嘉和基金在信息技术(TMT)、生命科学等科技创新行业筛选项目。
王戈将其筛选的项目定位于“硬科技”领域,在交谈的过程中,“技术壁垒”是他反复强调的关键词。“如果企业技术壁垒不高的话,在激烈的竞争中很容易倒下。”王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甄选科技赛道的企业时,技术一直是其关注的核心;其次,应用场景、运营能力和人才也十分重要。
“相较于互联网企业、游戏企业、新消费企业,科技赛道的企业过去一直比较低调、孤独,而科创板则驱动这个行业加速成长。”谈及与资本密切相关的科创板,王戈表示,科创板的设立让更多的人将目光投向科技赛道。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在冲刺科创板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有一些企业未能成功进军科创板。对此王戈指出,科创属性不足是失败的一大原因。部分公司由于较早申报科创板,对于科创属性和定位尚处于试探阶段,所以主营业务未能体现较高的科创“含金量”。从研发费用率和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可以看出,这类公司由于科创属性不足而主动撤回IPO申请。
此外,一些公司未能有效解决或解释清楚同业竞争、关联交易、核心技术等问题,存在法律、财务方面的硬伤,亦是未能成功进军科创板的原因。
在王戈看来,科创板自身的审核思路和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和探索过程中,这也让外界加深了对于“硬科技”领域企业投资的思考。王戈认为,“硬科技”赛道的企业有其独特的投资逻辑。在成长周期方面,赛道的周期更长,需要资本耐心接力陪伴企业成长;在成长速度方面,很难像互联网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爆发式增长,通常以渐进的线性方式增长;在成长内核方面,关键是技术驱动。
谈融资变化 B轮融资挑战较大
在外界看来,投资人能够为企业注入持续的力量,项目未来的发展和他们息息相关,投与不投之间也会改变企业的命运和发展轨迹。事实上,筛选好的项目并非易事。
接受记者采访当天,王戈和团队刚看完一个项目从青岛回来。王戈笑称:“其实我们基金也是创业企业,每天日程表都很满,都在拼体力,和时间赛跑。”
在这场体力与时间的“赛跑”中,王戈感受到目前资本市场的变化。虽然科创板让资本市场层次更加多元,为科技赛道注入更多的可能性,但从整体投资环境来看也有一些波动。王戈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募资困境暂难纾解,一级市场前三季度募资投资双下降。
具体而言,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募资总额约8310亿元,同比下降20.4%;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包括早期投资、VC、PE)投资总额约为4300亿元,同比下降53.7%;投资案例数量约为5400起,同比下降36.9%。
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的融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王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当下企业融资除了满足传统的融合、注资、运营、研发、扩张的需求,在投融资数量下降的情况下,市场会自然地过滤,有些创业者出局,但也有新的优秀创业者裂变、新生。目前,企业保持现金流尤其重要,待到“春天”来临,公司的价值才会凸显,才能在未来脱颖而出。
另一方面,在融资额度整体下降的情况下,一些融资挑战也开始凸显。王戈认为,目前B轮前后的融资难度较大。这一结论的原因在于,当下投资机构的投资逻辑更为谨慎、保守。
目前,PE/VC投资倾向“两极化”。一部分投资机构会选择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的企业和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在较为靠后的阶段,集中投资头部企业;另一部分投资机构则倾向于分散投资初创企业,例如将一笔投资B轮企业的资金,换成投资多个A轮企业或者更多的初创企业,拓展投资范围,提高实现投资收益的概率。
谈投后沟通 不能只告诉投资人好消息
事实上,在融资速率变慢的情况下,如何正视自身的成长能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王戈提醒,企业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注重不同要素的管理。例如,对于初创企业,最重要的就是企业资源、创始人综合能力、募资及企业上下目标一致性,为后续成长奠定基础;而高速成长型企业则需要具备主营业务专业化、学习型创业团队、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多渠道的融资能四个特质,实现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一个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为了不断壮大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构建与自身架构匹配的人才队伍。值得警惕的是,一些企业获得融资之后可能会盲目地扩张团队,超出了企业自身负载的能力。
“除了正视企业自身的成长节奏,匹配该阶段的成长要点,科技企业的长期发展也离不开掌舵者对市场较高的敏感度。”王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科技背景较强的CEO擅长用技术逻辑解决问题,有时候容易忽视市场和销售方面的匹配。科技企业打通技术、市场、销售的闭环才能实现真正融合,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心态没有转变过来,逻辑没有变通,企业也不会长久。
最后,王戈还提醒道,投资人和企业的沟通十分重要。
一直以来,外界都有一个有趣的比喻——投资人和被投企业双方的关系如同恋爱关系。但在王戈看来,“谈恋爱”的阶段是双方互相选择是否建立资本链接,在投资之后就步入了共同经营的“婚姻”阶段。
王戈指出,目前存在的一大问题是,很多企业融资之后,基本不会和投资人沟通坏消息,但真正沟通的时候已经到了危机时刻,投资人也很难帮助企业回到正常运行的轨道。
因而,企业在融资成功之后,也需要调整自身的心态。在融资之前注重展现自身的优势和亮点无可厚非,但在投资机构进来之后的经营中,也应该将自己遇到的每一个细节问题直接和投资机构沟通,共同面对。投资机构才能根据此前积累的经验给予及时的帮助,提供合作资源,推动企业成长,建立一个良性的合作生态。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