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首届进博会成功举办以来,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在上海持续放大,首店经济、夜间经济蓬勃发展。
每经记者|张晓庆 实习生 蹇卿兰 每经编辑|梁枭
11月5日~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将在上海举办。自首届进博会成功举办以来,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在上海持续放大。
11月1日,在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市商务委)支持、普陀区政府主办、月星集团承办的“喜迎进博会促进新消费”活动上,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表示:“在进博会于上海举办之际,如何进一步放大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是我们共同面对的一项课题。我们也将紧紧抓住进博会这个重要的平台,进一步把上海打造成国内外品牌的一个聚集地,更好地服务于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打响‘四大品牌’。”
进博会为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重要窗口。普陀区委常委、副区长顾军在会上表示,举办进博会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推动消费升级,迎来了引进更多首店新品的契机。“首店新品丰富了消费市场,也为城市商业发展带来新可能,纷至沓来的品牌新面孔既能带来看得见的客流,也有助于扩大就业、发展经济。”
据上海购物中心协会与中商数据统计,上海今年第三季度新开业首店数量达258家,加上上半年开业的498家首店,1~9月累计首店总数达到了756家,今年全年首店数量预计或可达近千家。
上海购物中心协会品牌专委会委员郭歆晔表示:“进博会溢出效应显著,国际品牌首店加快抢滩上海。1~9月,上海引入的205家国际品牌首店来源于全球20多个国家地区,其中不乏丹麦、荷兰、以色列等相对小众的国家品牌,显示出上海商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攀高。”
月星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月星集团作为进博会上海交易团成员单位,一直积极为优质进口品牌“引进来”搭建渠道和平台,环球港目前引进的国外品牌就达数百个之多。“首店经济”模式将进一步增强更多国外品牌与“环球港群”合作的积极性。
“今天的中国,正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中国高质量消费的需求会成为吸引世界的一个巨大亮点,预计未来1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30万亿美元商品和10亿万美元服务。”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指出,举办进博会,不仅可以为国际品牌提供巨大的消费市场,同时有利于促进国内消费升级、吸引部分境外消费回流、保障就业和发展经济。
除了“首店经济”外,近来,“夜间经济”也成为热词。国务院办公厅8月27日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今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南京等多地也相继出台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举措。今年4月,上海市商务委等九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建立“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9月,上海警方推出《上海公安机关促进本市夜间经济发展“八条举措”》,从简化审批、强化防控、提升保障、维护秩序等方面服务、支撑夜间经济发展。
月星商业集团副总经理、普陀区夜生活首席执行官沈进认为,夜间经济将成为未来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他指出,夜间经济发展已具备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夜间消费需求旺盛;二是政府配套设施和配套制度日臻完善,为夜间经济活动创造了安全的环境。
政策支持下,企业经营者也围绕“夜间经济”作了诸多探索。据豫园股份总裁助理、黄浦区夜生活首席执行官胡俊杰介绍,豫园从“灯、秀、市”三方面,发展夜间经济。“豫园发展夜间经济,与新天地、环球港不同,可以做的就是打好‘文化牌’。”据了解,从9月16日起,豫园商城夜经济活动正式启动并成为常驻活动,水景秀、投影秀、文创夜市成为新亮点。
华人时代CMO徐凯则分享了一个数据,充分展现出夜间经济强大的发展潜力。他举例称,华人文化集团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EDC电音节,仅存储物品的箱子的每晚营业额就达到100万美金。“华人文化已经开始尝试把这样的IP带到中国发展。”
那么,未来该如何更好地发展夜间经济?沈进建议称,未来夜经济要做到“有得逛、有得玩、有得体(验)、有得学”。
胡俊杰则提出了“特色化、片区化、联动化”的建议,他表示:“每一个夜间经济商业地标并不是竞争的关系,而是互相导流、互相联动、资源共享的关系。”
《夜间经济学》一书的作者叶丁源则认为:“发展夜间经济,每个城市都应该找到自己的定位,要把夜间经济的多元性以及城市本身的原生性结合。”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