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董兴生 每经编辑 杜毅
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已经落下帷幕。6天的非遗狂欢,共吸引了570余万人次现场参与活动,线上覆盖人群1.9亿人次,500余家参展单位现场销售5000余万元,签约金额超1亿元。来自全球86个国家的1100余个非遗项目和5600多名代表,共同围绕非遗文化展演、互动。
在传承多彩文化的同时,另一个话题逐渐引起关注:究竟应该如何传承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遗节期间举行的“FUNNY ICH非遗嘉年华非遗赋能·风尚论坛”上,包括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在内的众多文博界嘉宾,围绕非遗+时尚生活、非遗+创新设计、非遗+文化旅游等议题,进行了一场关于产业跨界、融合、创新的分享。
单霁翔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董兴生 摄
事实证明,非遗并非只存在于博物馆,而是可以与现代生活完美结合。几年前,时尚品牌香奈儿就将中国传统艺术——竹编与时尚结合,推出了香奈儿竹编皮包。二者的结合,让中国传统工艺变成了国际时尚,传统工艺也因此重新焕发生机。
作为非遗节举办地的成都,既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同时也是“新时尚之都”。时尚与非遗的相遇,让成都人的生活变得更有质感。
非遗与创新传承
如何创新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今年的非遗节的一大主题。
“前两年在北京开会,很多学者都在说一个问题,非遗是否能产业化?”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宋佳音在嘉年华上说,而之所以探索非遗产业化,是因为当下已经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非遗是好东西,也都知道非遗的内容,它的表现形式、技艺都非常好,但是也会发现一个问题,非遗跟我们的生活反而越来越远了。”宋佳音认为,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非遗不在于保护,而在于怎么去创新。”
宋佳音谈了自己的看法,早在“非遗”这个词出现之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复杂。“可能就是在楼下买一个棉花糖那么简单,因为都是从生活当中来的。”因此,在宋佳音看来,非遗本身不是要保护,而是要创新,“通过科技、数字等表现形式,结合非遗本身的内容,去创新”。
时尚致爱创始人冷雨璇有深刻感触,她认为,但凡文化遗产,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年轻化和时尚化非常重要。“美不美成为非遗文化能否进入当代生活,甚至走入未来生活的重要指标。”
冷雨璇说,时尚的生活方式就是衣食住行用为主体,表现出来的生活美学和时尚风格。而如何把非遗的美感,表现在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场景中,是所有非遗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其实就是以物载道的转化,这个物可能是杯盏瓢盆,也可能是衣装配饰,也可能是一种仪式体验或是一场大型表演。”冷雨璇说,要实现这种转化,需要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
非遗与时尚生活
借助数字技术,搭建故宫社区、推出“全世界博物馆中最强大的数字平台”、研究文化创意产品……作为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已经在无数场合讲过,近些年来故宫的数字化变革。通过数字化,藏在深宫中的文物活了起来。
这一次,单霁翔还着重谈到了如何让文化创意产品与生活相集合。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创意产品必须要结合人们的生活,根据人们的生活需要,根据不断进步的生活来研发。”单霁翔认为,要想让文化创意产品满足生活需要,就必须挖掘文化资源,“把鲜为人知的文化元素和信息凝练进去,人们才会喜欢”。比如,充分挖掘故宫绘画元素,而推出的故宫笔记本,以及挖掘故宫服饰、器物元素而推出的故宫口红,都深受年轻人推崇。
雕塑家、四川美院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唐勇也认为,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就是把非遗传统给颠覆和打破”,用新方法和途径实现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将具有纪念性、神圣性和永恒性的雕塑艺术,跟非遗结合,并让它进入公共区域,在传播上将会发挥极大的先天优势。
对于蕴涵了互动、科技等元素的当代雕塑和前沿雕塑,也可以与非遗结合。唐勇认为,如果把非遗的主体和内容以雕塑的形式,呈现出互动性和体验性,将对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大有裨益。
论坛现场,冷雨璇展示了借鉴红木家具工艺设计的包袋和运用京绣工艺设计的时装。她认为,必须让非遗活起来,才能体现非遗的价值,只有把非遗运用于现代生活,才能将非遗转化为时尚。
街头体验非遗的市民 图片来源 每经记者 董兴生 摄
“如何让土布不土,让土布成为日用之美,这样的转化和努力,才具有非遗守望之心。”冷雨璇觉得,非遗往往陷入工序繁杂和后继无人的窘境,因此,更要让非遗回归审美品质和使用品质。
在传统工艺中,注入现代化的力量,推动传统工艺的再创造,“让传统工艺回归到生活的本源,让手工制品成为生活所用的东西,让文化遗产重回现场,非遗之美才是时尚之道”。
早在2016年,时尚大牌香奈儿就融合中国竹编技艺,推出了香奈儿竹编包。直到现在,仍然在网络上受到追捧。有了时尚元素的加持,原本默默无闻的传统工艺,焕发了新的生机。
作为“新时尚之都”,成都既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也有众多的时尚元素。传统与时尚的结合,让成都人的生活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质感。本届非遗节期间,除成都主会场外,还在全省范围内,举办了200余场非遗社区实践活动。让非遗之美风靡全川的同时,也在深入挖掘非遗资源与时尚元素的融合契机。其中,仅中国非遗创意设计作品授权展,就成功对接项目80余个,洽谈签约金额达到5510万元,有效推动非遗成果转化。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