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间,华联控股(000036,SZ)披露了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以下简称三季报)。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有一定程度的下滑。但需要指出的是,公司业绩小幅下降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伏笔。在被视为未来收入“蓄水池”的预收款项指标上,华联控股的数据较去年末有较大幅度的上涨。这无疑给公司后续业绩的发力增添了筹码。
据华联控股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为22.53亿元,同比下降16.88%;净利润为6.09亿元,同比下降17.57%。但值得注意的是,截至9月30日,华联控股的预收款项达16.06亿元,较去年末的9.14亿元增长75.62%,增长的原因在于预收房款增加。相较于上半年末的11.42亿元,公司三季度末的预收款项也增长了4.64亿元。
预收款项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收的款项,该项负债需用合同约定的商品或者劳务偿付。项目反映一家企业期末尚未偿付的预收账款的余额。尽管企业已收到这些款项,但企业产品和劳务均未提供,故不能确认收入,只能作为一项负债。对于国内房地产企业而言,由于商品房销售大多采取的是期房预售制度,因此预收款项一般被认为是判断房企未来收入的重要指标。
倘若预收款项后续结转,有望成为华联控股业绩的加速器。
华联控股身上的另一大看点在于“存货”。截至9月30日,华联控股存货金额为34.63亿元,较上半年末的33.86亿元没有太大变化。据公司2019年半年报(以下简称半年报)披露,其存货构成主要为:开发成本25.03亿元,开发产品8.82亿元。这显示出华联控股手握着大笔待开发的土地资源。
根据三季报判断,华联控股货币资金较为充足,有息负债在业内也处在较低水平。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52.92亿元,长期借款为19.6亿元。报告期末,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仅为55.39%。
华联控股是一家有30多年历史的企业,上市已25年。2009年,在业务转型后,房地产成为了公司的主业。
据华联控股半年报披露,公司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目前主要集中在杭州和深圳两地。公司位于杭州的“UDC·时代广场”城市综合体项目、深圳南山“华联城市中心”城市更新项目等处于在售、在建状态。
其中,作为大湾区新经济产业园标杆的“华联城市中心”尤为引人瞩目。据了解,“华联城市中心”位于大湾区核心引擎区域,依托区位及生态资源优势,以国际化建造标准、城市超体规模构建区域地标封面。项目曾获得“2019中国年度影响力综合体”等荣誉。
“华联城市中心”寄托了华联控股产业创新的梦想。对于该项目,公司特别以“新经济+传统主业地产”的模式进行打造。据公开资料介绍,“华联城市中心”与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园区不同,其产业方向定位为知识产业园,形成“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服务”的智慧产业园;项目定位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新一代智慧园区。
据华联控股半年报所称,“华联城市中心”分南、北区工程进行开发建设。截至上半年末,北区工程土建工程已完成,在进行幕墙装饰、园林绿化等工程施工及营销推介等工作;南区工程计划在9月实现地下室封顶。
此外,华联控股在深圳还开发有“华联城市全景花园”城市更新项目、“华联南山A区”城市更新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华联控股是A股市场大湾区概念股的代表之一。在外界看来,随着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和政策的逐步落地,该区域的土地将迎来政策红利和人口汇聚双叠加收获期,价值将得到重估。坐拥诸多土地资源,富有开发经验的华联控股,有望率先成为受益者。
事实上,对于大湾区建设,华联控股也秉承拥抱的态度。
早前,在回复投资者问询时,华联控股曾表示,大湾区规划是我国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国家战略。公司在深圳的三个城市更新项目,毗邻前海、坐落大湾区内,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随着湾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司将审时度势,主动融入、服务大湾区战略,分享国家经济发展红利。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信息披露内容以公司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