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南京市民发现,一批崭新的共享单车投入使用没多久,就被贴满了小广告。这些小广告像“牛皮癣”一样,哪里有空粘哪里,有的甚至盖了好几层,遮住了车身上的二维码和太阳能电池板,让共享单车彻底“瘫痪”。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近日,不少南京市民发现,一批崭新的共享单车投入使用没多久,就被贴满了小广告。这些小广告像“牛皮癣”一样,哪里有空粘哪里,有的甚至盖了好几层,遮住了车身上的二维码和太阳能电池板,让共享单车彻底“瘫痪”。
共享单车得“牛皮癣”,不是南京独有的现象,全国各地的共享单车都深受其害。为什么小广告容易粘上共享单车?原因显而易见,共享单车投放的地区多是人流量大的核心地段。每辆共享单车无异于一个流动的“广告牌”。这种投放方式“无本万利”,零投入高收益。“搭车”的小广告大多是“驾照收分”“网络贷款”“房屋出租”“信用套现”,瞄准的正是骑共享单车的人群。
共享单车成为小广告重灾区,问题由来已久。为治理共享单车身上的“牛皮癣”,相关部门想了各种招数,包括推出小广告举报专线、建立违法小广告信息库、核实后对骚扰电话停机等。
可是一年年过去了,共享单车身上的“牛皮癣”似乎有增无减。
与共享单车“同病相怜”的还有电线杆,街头巷尾的电线杆上也经常见到出租房屋、治疗生殖类疾病的小广告。电线杆上的小广告,应当由地方环卫部门负责清理,但共享单车上的“牛皮癣”,影响共享单车的外观和使用,属于侵权行为,共享单车企业有权要求广告发布者恢复原状、修理赔偿。
去年8月,在全国首起共享单车小广告案件中,摩拜单车向私自张贴车身小广告的侵权方索赔100万元,最终经法院调解,获赔10万元。然而,这种共享单车企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案例,还并不多见。绝大多数的小广告张贴者并没有为违法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一旦被共享单车维护人员“揪住”,顶多是批评教育了事。违法成本太低,也让小广告发布者无所顾忌,继续给共享单车贴“牛皮癣”。
最近有人建议,为单车刷上一层特殊材质的油漆,让小广告贴不上去,从而彻底杜绝。可是,假如小广告张贴者带上小刀,刮下一小块油漆不就行了吗?
其实,小广告上都贴着电话号、二维码,想要追溯到小广告的制造窝点并不难。源头治理不只能靠封号停机了事,还是得从提高张贴小广告的违法成本上下功夫。治乱象可用重典,比如把小广告的发布者罚到“肉疼”、长记性,让张贴小广告成为得不偿失的赔钱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