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特约评论员 谭浩俊
10月24日,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的营商环境世界排名由去年的第46名上升至第31名,首次进入全球前40名,且连续第二年位列营商环境改善幅度全球排名前十。
这也意味着,中国在如何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已经得到了世界认可。特别在如何改善中小企业营商环境方面,更是得到了世界银行的特别赞许。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芮泽就表示:“中国为改善中小企业的国内营商环境作出了巨大努力,保持了积极的改革步伐,在多项营商环境指标上取得了令人赞许的进步,特别是在办理施工许可证领域。”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发展是一道全球性难题。特别是发达国家,已经作出了许多积极探索。如成立中小企业发展机构,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政府基金等,但是,始终没有能够很好地破解这一难题。中小企业发展,始终困扰着各国政府,尤其是发达经济体。
显然,中国在如何服务和发展中小企业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得到了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组织的一致认可。特别在开办企业和办理施工许可证等方面,通过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简政放权、简化办事程序、建立统一的服务大厅、实行并联审批、推行网上集中办理等手段,已经较好地满足了企业和居民创业需要、施工需要、服务需要,办事效率越来越高,服务意识越来越强,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
事实也是,中小企业作为市场上的“弱势群体”,却是解决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最重要的载体,也是最重要的通道。如果中小企业发展出现了问题,就算依靠大中型企业能够维持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的稳定性也会发生问题。特别是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更会成为政府的最大难题。为什么多数国家都把就业作为最重要的经济指标,纳入到经济是否稳定、社会是否安宁的评价范围,并在经济遇到困难时,首先考虑就业问题。凯恩斯理论也是围绕就业而展开,提出许多在经济危机时必须采取的措施,都充分证明就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要。
而要确保就业的稳定,确保居民收入增长,依靠大企业是解决不了的,也是不能完全满足的,必须依靠中小企业。而恰恰是这个最重要的载体,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多,需要破解的难题也最多。如发展的资金问题、市场问题、管理问题、服务问题、产品质量问题、安全问题等。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想方设法想解决的,也是这些难题,又是一直没有能够解决的难题。甚至在一些国家,会在企业和居民设立企业、创办企业、对外投资、拓展市场等方面,有许多门槛和障碍。
毫无疑问,中国在这方面的改革力度是非常大的,措施也是非常实的,开放度更是非常高的。正是出台了一系列改善营商环境的措施和办法,才使得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广大居民创业创新的热情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创造的动力不断激活。按照世行报告提供的数据,在截至今年5月1日的12个月中,中国实施了创纪录的8项营商环境改革,全球营商便利度在满分100分中得分77.9。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围绕市场主体需求,聚焦转变政府职能,将近年来“放管服”改革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法规,并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确立对内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基本制度规范。
这也意味着,中国在如何改善营商环境、特别是中小企业营商环境方面,将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向如何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为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提供更好的条件方面努力。这些政策措施全部到位,中国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还会更好,中小企业的发展动力和热情也会更强。
当然,在如何才能更好地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能力、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更好地让中小企业为广大居民服务方面,还有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的空间。如金融服务、财政支持、与大企业配套联动、为中小企业减负、帮助中小企业清理账款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努力,需要加大工作力度,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需要把工作重心下移,把服务重点前移。因为,为中小企业服务,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也只有把中小企业真正搞好,让中小企业的就业承载功能更好地发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才会越来越强,社会的稳定效果才会越来越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