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智荟中欧”2019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从“车联网与自动驾驶”“智慧城市”“新能源/清洁汽车的未来”“消费者未来出行愿景”四个主题展开讨论,并就全球汽车产业的最新趋势和未来前景进行了探讨。
每经记者 夏冰 每经实习编辑 成锦鸿
对当下的汽车厂商来说,替代能源、环境可持续、交通治理已成为全行业需要直面的三座大山。来自新技术、监管以及竞争环境的挑战前所未有,跨界而来的新兴势力正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新技术与新模式强势入局,传统老牌车企稍有停滞就会沦为同行口中的“落后产能”。
在技术变革的大潮中,汽车产业如何寻找新的增量,从而应对新兴消费者的迫切需求?在10月19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智荟中欧”2019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论坛上,就将议题聚焦于此,论坛从“车联网与自动驾驶”“智慧城市”“新能源/清洁汽车的未来”“消费者未来出行愿景”四个主题展开讨论,并就全球汽车产业的最新趋势和未来前景进行了探讨。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名誉院长佩德罗•雷诺教授(Pedro Nueno)在致辞时表示,汽车行业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行业之一。整个行业所雇佣的工人数是带动十个供应链相关行业的岗位。所以作为一个商学院,中欧必须深度理解甚至影响整个行业。
自动驾驶/智能汽车预计何时可上路?哪些可行的产业策略最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人工智能在这一产业发展趋势中将发挥何种作用?谁是关键参与者——传统原始设备制造商、IT公司还是供应商?这一发展趋势对道路安全将产生什么影响?整个社会是否已准备好朝这个方向迈进?
对此,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袁小林在谈到中国市场时提到,“中国的市场非常大,中国人非常开放,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度、容忍度非常高。中国的产业非常具有活力。在有些领域,确实是世界领先的比如说5G,比如V2X的探索。这些都是能够给我们沃尔沃一些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袁小林表示,对于未来出行其实更应该关注过程, 关注发展中的一些根本逻辑,比关注最终的结果更有意义。作为沃尔沃来讲,在这方面,比较强调的是体系的能力。
“说到自动驾驶,如果不能达到现在的车能够达到的安全水平,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袁小林强调,自动驾驶最重要的问题是安全。未来出行将是一个巨大的生态,需要实现跨行业的突破,而非单打独斗,而这样的生态容易导致同质化,因此差异化将是车企面临的最大挑战。
采埃孚亚太区运营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汪润怡,在谈及对于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有什么样的看法时同样对安全驾驶的重要性做出了强调。
她提出,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中国有75%的消费者自动驾驶需求,相对于欧洲的49%和北美的48%,中国消费者在这方面很显然走在世界的前列。
这是为什么?
汪润怡认为,是由于互联网使得中国消费者已经尝到了非常多的甜头。在这样的甜头之下,中国的消费者看他们的生活质量有怎样的改变?在未来生活的整个出行过程当中,出行不再只是出行,而是一个整体,且跟人们的每一个生活过程相连接,是实现人们真正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必要条件。
“采埃孚在做什么?我们在想怎么使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对人类来说是更舒适、更高效、尤其是更安全、更能耗节约的。所以我们的口号是零排放、零事故。”汪润怡如是提出。
腾讯集团副总裁钟翔平校友则重点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变革。他认为,信息产业和汽车产业走在一起的时候,以人为中心的服务化转型是至关重要的核心因素。在思考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新技术问题时,钟翔平提出,应该以服务人的出行需求为中心。面对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改革,汽车行业必须在数字化时代将“以人为本”落实得更彻底,更好地洞察、解读人性。
汽车工业发展的极致,是不断成为人类能力的延伸。如果说过往在动力、操控、外形等方面的创新发展,仍停留在突破人类肉体极限的形似阶段,那么最新的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联网、智慧城市,则已在探寻人类思想的边界。也正因为汽车日益成为承载人类生活与梦想的伙伴,对人类社会本身的种种忧虑也被加诸于汽车工业——替代能源、环境可持续、交通治理已成为全行业需要直面的三座大山。对于当下的汽车厂商来说,来自监管、社会,以及竞争对手的挑战前所未有。
在阿斯彭研究所(中欧地区)创始人、所长Ivan Hodac主持的圆桌讨论中,袁小林、钟翔平,汪润怡,海梁科技首席执行官胡建平博士等就“未来自动驾驶是否应该以公共交通优先”,以及“自动驾驶发生事故后谁来承担责任”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嘉宾们一致认为,应该分不同城市、不同发展阶段来看待问题。
智能出行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何种作用?目前谁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进展最大,监管机构是否应参与其中?云计算和大数据如何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智慧城市是不是没有汽车的城市?
在论坛有关“智慧城市”的主题探讨中,嘉宾们厘清了智慧城市的定义,并强调了云计算和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张立军教授认为,在当前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下,汽车发展的理念或是未来的生态正发生着重要改变。
“未来的中心是围绕着智慧出行的。万物互联,包括交通、网络、信息网络和能源网络全面的互联。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汽车业本身首先会受到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驱动的能源与动力的转型。”
除此外,张立军教授认为,汽车业还要面临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驱动的信息和智能的转型,还会面临新材料驱动的材料与结构转型。在这些体制转型下,面向汽车节能环保的动力电动化;面向未来安全便捷出行的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以及统一架构,面向轻量化的、平台化的一些信息,形成了整个智慧出行的体系,这就是未来的汽车生态。
关于新能源和清洁汽车的未来,现代汽车集团产品战略副总裁Heung-Soo Kim博士指出,随着排放标准越来越严,内燃机将被逐渐淘汰,这会推动车辆电气化的发展。但全面实现电气化也面临障碍和挑战。一方面,电动汽车仍存在盈利问题;另一方面,充电站的短缺会限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国际汽联移动出行副主席Thierry Willemarck就“消费者未来出行愿景”这一主题发表了演讲。他剖析了新一代消费者的出行特征和消费能力,并表示,目前消费者还未充分了解新技术带来的好处,汽车行业应该采用综合管理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有效的出行服务。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