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滑昂 谢振宇 每经编辑 张海妮
▲通天河未名生物经济产业园已经停工的厂房 每经记者 滑昂摄
项目总投资120亿元,2020年全部建成投产,2030年达到千亿产值目标……四年前,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未名集团)带着这样一个靓丽的规划,来到了河北省保定市唐县。项目后被命名为保定通天河生物经济示范区(以下简称通天河示范区)。
今年8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该项目所在地看到,目前用于河北未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未名)办公的项目启动区已建成。原规划中的医药产业园部分,仅有现代中药生产基地C1区开过工,但也已停工一年半。
“项目刚开始的时候,这里高速路都没通的。”河北未名总经理周功凡认为,公司的项目在当地事实上承担了一定的扶贫任务,做出的成绩需要被肯定。而对于整个项目未来的规划,周功凡表示,先要以存量项目为主,但他没有透露项目复工的时间。
项目规划面积超县域1/10
2014年6月25日,保定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签约仪式,签约双方分别是保定市唐县人民政府和未名集团。保定方面对能够引来未名集团这样一只从北大飞出来的“金凤凰”,格外重视。市委书记、副市长以及唐县六位主要领导共同出席了通天河示范区的签约仪式。
2016年3月,通天河示范区正式开工建设。高达120亿元的计划投资额,让该项目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一号工程”,项目规模远超当年唐县开工的其他重点项目。而新项目不仅“金贵”而且“够大”,总共150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超过唐县总面积1/10。
美中不足的是,通天河示范区选址较偏,距县城直线距离超过了50公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搭乘长途汽车从唐县县城出发,路程大半都在穿越山区,历时近两小时才抵达通天河示范区项目办公地。而且即便是走高速路,最终抵达项目前,也要先在乡间土路上驰骋一番。
“2020年全部建成投产,2030年达到千亿产值的目标。”预期很美好,但开工已三年多的通天河示范区,目前只建成了似一座孤岛般的项目启动区。
通天河项目启动区外,山间土路尘土飞扬,最近的超市和旅馆都在10公里外的镇子上。而启动区内部,则是铺装道路并伴有绿化,行政中心、商务中心等几栋小高层建筑坐落其中,目前用于河北未名的日常办公。
未名集团打造的“世界首个生物经济社区”——保定通天河未名公社的总部,也设在通天河示范区启动区内。据河北未名官网,该项目内将打造一个本草花海田园综合体。
2017年7月,通天河示范区开工一年后,河北未名启动通天河沿线新农村发展规划,在通天河沿线种植3300亩牡丹。这是目前公开渠道可获悉的、未名集团对通天河未名公社建设做的颇为有限的尝试之一。
不过,2017年“长势良好,成活率高达98%”的这些牡丹,如今却几近枯死。
值得注意的是,由未名集团全资控股的河北通天河未名公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今年4月因欠北京鑫泰小额贷款股份公司4950万元未偿还,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列入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中药生产基地已停工一年半
牡丹枯萎可以再种,真正让通天河示范区招致外界非议的,是原本预计在2020年能实打实出产值的现代中药生产基地项目也停工了。
河北未名成立于2015年4月,注册资本16亿元,未名集团直接持有河北未名60.94%股权。公司实控人为潘爱华。此外,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持有河北未名18.75%股权,其背后是海航资本集团,以及海航系中国新华航空集团。
2017年下半年,通天河示范区中生物产业园项目进行征地,随后产业园C1区动工建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施工现场了解到,C1地块占地约568.13亩,总建筑面积37.9万平方米,其中包括6.94万平方米民用建筑。这也是目前整个示范区中,在建规模最大的项目。目前通天河生物产业园C1区域大部分厂房都已建好框架并封顶,但并没有建筑方工人施工。
去年11月,曾有C1区域施工方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河北未名与施工方发生了工程款纠纷,彼时项目停工已近一年。而今年8月,记者也从已停工的C1区域项目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工地停工已超过一年半。
对于C1区域的停工,河北未名总经理周功凡告诉记者,“(双方协商)态度是积极的”,但他没有透露项目复工的时间。
2020年将至,示范区为什么没有投产?周功凡表示,首先在去杠杆背景下,公司资金流比较紧张;其次,唐县财力不足,在解决水、电、气、路配套建设上也出现了滞后。
但周功凡也介绍,通天河示范区三年来已经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应该还是可圈可点的”。
而对于下一步通天河示范区的推进工作,周功凡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会让现有的存量全部落地、投产”。
对于通天河示范区进度滞后,早在去年8月唐县召开通天河产业园区项目推进会,当地县领导就表示,“当务之急就是把通天河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做起来”。
当记者向唐县开发区管委会一位领导询问,是否了解未名集团及其子公司出现资金问题及潘爱华(未名集团董事长,记者注)被限制高消费一事,对方称“第一次听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