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火了罗振宇,如今他打造的思维造物已经在接受上市辅导,目标是科创板。拉开“知识付费”概念的思维造物,能否再创造“知识付费概念第一股”?
每经实习记者 宋可嘉 每经记者 李少婷 每经编辑 文多
罗振宇资料图。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吴晓波刚刚折戟“借壳”全通教育,知识付费界另一大巨头——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维造物)吹响了进军A股的冲锋号。
您或许对思维造物不甚了解,但很可能听说过罗振宇、《罗辑思维》,或是“得到APP”。被称为拉开了我国“知识付费”市场序幕的《罗辑思维》,正是思维造物旗下的品牌。据北京证监局10月15日公布的最新辅导信息显示,思维造物拟在科创板上市,中金公司担任辅导机构。
两年前曾被传拟在创业板上市的思维造物,在众多资本的加持下,这次能否成为“知识付费概念第一股”?
据披露,对思维造物的辅导前期准备工作自2018年12月就已开始,持续至今年8月,正式辅导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在今年9~10月、11~12月进行。
成立于2014年的思维造物,源于公司创始人罗振宇个人的知识型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罗振宇本人曾担任CCTV《经济与法》《对话》栏目制片人。
《罗辑思维》2012年底在网络平台上首播,广受好评。“我老公有段时间每天只听《罗辑思维》节目和郭德纲的相声。”在上海工作的徐月(化名)受她丈夫影响,也成为了《罗辑思维》的听众。
“故事性强。”这是徐月最初刚接触到《罗辑思维》时的感受,后来因为觉得罗振宇的节目好,徐月也开始用得到APP,“我现在每天早上一边化妆一边听”。这款得到APP于2015年11月推出,集纳了薛兆丰、万维钢、宁向东等人的课程,以向用户提供“省时间的高效知识服务”为标签。
今年5月,得到团队披露数据称,APP已吸引了近3000万用户。对于知识付费行业来说,这一规模足够引以为傲。
不过,得到APP的成功,离不开包括罗振宇在内的个人IP的号召力。因此市场分析人士也指出,这意味着得到APP并不能永享“红利”。
艾媒咨询集团CEO张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思维造物有其竞争壁垒,但目前来看喜忧参半。“喜的是得到APP早期的获客成本比较低,因为罗振宇的网红效应,吸引了大量客户。但忧也在这里,网红效应来得快可能去得也快。”张毅认为,今年罗振宇的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评价走低,如果想要继续保持低获客成本,需要寻找新的方法。
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18-2019中国知识付费行业研究与商业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达2.92亿人,预计2019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将达3.87亿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和整个社会对知识的迫切需求,知识付费市场不断扩大,用户逐渐养成知识付费的消费习惯。
知识付费市场不断扩大,思维造物的上市速度也在加速。早在两年前,曾有一份罗辑思维拟在2019年于创业板上市的报告在网上流传。但罗振宇随后在朋友圈回应道:对于上市还没有时间表。
而今,成立5年的思维造物终将上市计划摆上明面。但相比于其他申报科创板的公司,思维造物的成立时间较短。此前,据亿欧网统计,截至今年4月14日,已受理的72家企业中平均成立时间为12年,47%的企业成立了10~15年,成立时间少于10年的企业共24家,占比34%。
冲刺科创板,有望为此前进入的各路资本建立起退出通道。启信宝数据显示,目前思维造物的股东结构中,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北京红杉合信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天津真格天弘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国内顶级投资机构位列其中。此外,拥有柳传志、俞敏洪等一众明星股东的北京造物家信息技术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也持有思维造物约5.23%的股份。
而据此前多家媒体报道,思维造物在2015年10月完成B轮融资后,就对外称估值达到13.2亿元。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