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医药投资观察:行业“挤水分”,下一个热门板块在哪里?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9-30 17:37

    第四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多为投资人认为,今年以来国内医药投资环境更趋理性,泡沫正减少。PD-1(L1)之后,理性回归的投资人,对下一个热门板块的看法各有不同。

    每经记者 滑昂    每经编辑 文多    

    “PD-1(L1)之后,下一个热门板块在哪里?”类似这样的问题,在9月21日~9月23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多次被人问起。

    不同的投资人会给出不同的见解,有人想“投新技术,围绕疾病进行”,有人打算“选择平台型企业”,有人认为“要以市场为导向,全球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众多板块中,创新药、生物药仍是投资人关注的重点。

    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田源认为,当前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肿瘤、呼吸给药、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领域;倚锋资本创始人、董事长朱晋桥表示,要聚焦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细分赛道。

    多位投资人还表示,今年以来国内医药投资环境更趋理性,泡沫正减少。但田源认为,基于投资机构与融资方的信息不对称,生物技术领域识别泡沫并不容易,投资人需要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

    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田源。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医药投资“挤水分”

    随着去年百时美施贵宝“O药”(Opdivo)和默沙东“K药”(Keytruda)两大PD-1产品进入内地市场,以及今年君实生物(01877,HK;833330,OC)、信达生物(01801,HK)、恒瑞医药(600276,SH)的国产PD-1获批上市,一时间内地市场成为了全球竞争最激烈的PD-1市场。

    但愈发拥挤的赛道背后,是国内有超过10家已申报PD-1(L1)的药企仍在进行研发,而这也被认为是此前医药投资领域出现泡沫的一个案例。

    “我觉得现在市场上确实存在泡沫,这主要是有一些明星公司给了大家一些想象力。”田源表示。而对于产生泡沫的原因,他认为投资机构与融资方的信息不对称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所以泡沫和真实价值——尤其在项目初期,是比较难辨识的”。

    朱晋桥则认为:“去年时有泡沫,现在泡沫我觉得挤得差不多了,因为大家也很理性回归。”而对于PD-1(L1)此前的扎堆,他认为当前再入场已经“有点慢了”。

    “感觉今年上半年,实际投出的量比去年少很多。”方恩医药执行董事长张丹向媒体说道,“但是头部企业融资能力还在增强,原来不好的企业会首先遇到困难”。

    方恩医药执行董事长张丹。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创新药生物药仍是热门

    以PD-1(L1)为代表的免疫治疗生物药的火爆,让人们不禁期待,医药投资下一个热门板块在哪里?

    高特佳投资主管合伙人胡雪峰在演讲时表示,公司目前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免疫疗法、基因疗法、小分子靶向药、疫苗和抗体。“医疗我们会关注精神医疗、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胡雪峰说道。

    以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为3个十年节点,胡雪峰梳理了全球十年畅销药的变化,“1995年时基本上是消化道溃疡、心脏疾病、抗感染、心梗(相关的药物)。到了2015年,Top10药物中有八项和自身免疫系统及肿瘤相关。”他认为,伴随着国内可能到来的癌症高发期,从供需关系角度看,癌症治疗依旧会是热点

    元明资本成功投资了百济神州、亚盛医药、Mevion、药明巨诺等一批等具备行业领军潜质的企业,其创始合伙人田源认为,目前吸收投资最多的依然是肿瘤领域,“如百济神州正在开发一系列新药,这样的企业上市后就把整个行业给推动起来了,投资的热点在不断地扩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相比多数投资人谈到的生物药或基因、细胞治疗项目,小分子创新药似乎受到了冷落。胡雪峰介绍:“一些比较难的小分子药,比如说药械结合呼吸制剂、放射性药物、氘代药物等特殊用药,我们发展得还是比较少。”而他认为,小分子药不管在肿瘤治疗,还是在普通疾病治疗领域都是不可替代的。

    倚锋资本创始人、董事长朱晋桥。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科创板给出的认可超出预期

    “科创板医药第一股”微芯生物上市后,在其背后“陪跑”了18年的众多投资方迎来回报,倚锋资本就是其中之一。

    “做一个新药是非常漫长的,从临床前到拿到批证,基本上要用18年的时间。我们很早就投了微芯生物,坚持了五六年。”朱晋桥说,微芯生物实现了倚锋资本在科创板的第一步。

    与倚锋资本不同,元明资本曾错失了投资微芯生物的机遇。“我们过去也看过微芯生物但是没投,说明在评价一家生物医药公司的标准上,我们还是不够成熟。”田源对媒体说道。

    “大家没有想到科创板给了微芯生物这么高的认可和追捧。”田源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的认可程度,目前已经超过了国际市场,“也可能是(中国)投资标的比较短缺,纳斯达克有几百家生物医药公司,中国真正的新药研发公司现在还不多”。

    近期有国外机构针对百济神州进行了做空,田源也就此事件向包括《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媒体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这个事是好事。”田源将这种事件比做“解毒剂”,他认为中国企业总要经历一些被做空机构质疑公司质地、数据真实性的事,“这反过来也给生物医药公司一个警示,企业做的所有事情都要能够拿到这个市场上,去经受做空机构的这种攻击和考验”。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每经小强快讯:12家已受理科创板企业获上交所问询

    下一篇

    医药创新探索:如何从“中国首创”到“全球首创”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