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从生活资料短缺到年销售38万亿大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9-26 22:14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 旭    

    1949~2019年,对于历史长河而言,两个时间坐标的节点不过是转瞬即逝,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而言,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52年的277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80987亿元,年均增长11.6%。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升,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2018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当前的消费规模已经与美国接近,在消费平稳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不仅拥有约14亿人口的巨大消费群体,而且正处于城镇化高峰期、信息化快速普及期,中等收入群体具备较高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未来消费市场增长动力强劲。”

    消费总额年均两位数增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生活资料严重短缺,农副产品以统购统销为主,消费品实行调拨分配,大多凭证定量供应,市场处于全面紧张状态。

    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为国内市场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消费需求强劲,购销活跃,消费总量持续扩大。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我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饮料烟酒、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分别为19689亿元和13707亿元,分别是1952年食品和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的133倍和270倍,年均分别增长7.7%和8.9%。2018年末,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拥有量分别为121.3台、97.7台和100.9台,而1981年分别仅为0.6台、6.3台和0.2台。

    零售总额迅速提升的同时,国内消费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据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52年的277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80987亿元,年均增长11.6%。

    2019年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179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为237056亿元,增长9.1%。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8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134亿元,同比增长7.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762亿元,增长8.9%。1~8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4412亿元,同比增长8.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7768亿元,增长9.0%。

    按消费类型分,8月份,餐饮收入3857亿元,同比增长9.7%;商品零售30039亿元,增长7.2%。1~8月份,餐饮收入28795亿元,同比增长9.4%;商品零售233385亿元,增长8.1%。

    与此同时,网络零售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2019年1~8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64393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0745亿元,增长20.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9.4%;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0.6%、19.7%和20.2%。

    升级类商品和服务快速增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居民商品消费主要以满足吃、穿等基本生活需求为主。在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以及消费观念转变的带动下,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消费结构不断改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销售类值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占比分别为14.5%和10.1%,分别比1952年食品、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降低39.1和8.3个百分点。

    2018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比1978年下降35.5个百分点;全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比1957年下降35.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汽车、手机、计算机等高档消费品的销售额迅速攀升。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8年,我国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售近1000万辆,占全部乘用车销量的比重超过40%;新能源乘用车销售超过100万辆,比上年增长60%以上,增速明显高于狭义乘用车,而且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达到4372亿元,2000~2018年年均增长29.3%。2018年末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和计算机数量分别达到243部和73台,分别是2000年的12.5倍和7.5倍,2001~2018年年均分别增长15%和11.9%。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和市场供给端的长足进步,消费热点由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求的实物消费向体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消费转变。服务消费市场总体规模持续扩大,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20%左右增加到2018年的52.2%。

    赵萍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目的,就是要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匹配。随着物质消费不断满足,高端消费、服务消费开始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抓手。

    “服务消费区别于商品消费的最大特征是其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这一特征使得服务消费易受时空限制,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的阻碍越来越小,基于互联网的服务消费创新开始活跃。”

    政策面不断发力促进消费

    70年来,我国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长,从业人员大量增加,对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起到积极作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消费业态、消费渠道、消费模式不断涌现,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零售和跨境电商迅速发展,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超过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9.6%,其中农村网民规模达2.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38.4%。2018年全国网上零售额90065亿元,比2014年增长2.2倍。其中,实物商品零售额70198亿元,增长1.9倍,年均增速约30%。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党委书记姚广海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业态,过去,我们对它持有包容审慎的态度,全力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也经历过高歌猛进的上升期。当前及未来,中国电子商务正在向更加成熟的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尤其伴随着电子商务法的出台,对于促进网络零售的规范、有序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国内消费需求不断提升的同时,国家也纷纷出台促消费的政策,为激发消费潜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消费领域的痛点和堵点提出20条举措。

    《意见》指出,将加快连锁便利店发展,将智能化、品牌化连锁便利店纳入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支持地方探索对符合条件的品牌连锁企业试行“一照多址”登记。释放汽车消费潜力。实施汽车限购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推行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的具体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积极支持。

    赵萍认为,在商品消费领域,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与商品供给结构还不完全匹配。国家多举措促进消费,目的在于从供给端发力,解决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也为消费转型升级进行制度探索和创新。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主任关利欣表示,与发达国家服务消费占比60%左右相比,2019年上半年,我国服务消费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9.4%,仍有较大增长空间。随着我国强大国内市场的优势不断显现,内需驱动力不断增强,预计下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巩固,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继续保持在高位水平。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广告

    下一篇

    中天金融祝贺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深耕贵州感恩贵州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