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新局 | 大健康产业的城市逐鹿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9-26 19:03

    作为成都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主阵地,成都医学城位于温江区。2015年以来,成都温江借势谋局,在全国率先提出以医学为基础、医药为工具、医疗为目的的“三医融合”发展理念。成都医学城虽起步较晚,却后生可畏,已成为中国大健康行业领域不可小觑的后起之秀。

    每经编辑 杨欢

    图片来源:摄图网

    马云曾预言,下一个能超过他的人,一定出现在健康产业里。

    自“健康中国”成为国家战略以来,生物医药以及覆盖更广领域的大健康产业正式进入“提速模式”。前瞻产业研究院曾预测,预计2020年中国健康产业规模有望达10万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十万亿大健康行业,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上海张江、北京亦庄、武汉光谷……纵观国内格局,众多一线城市正摩拳擦掌,齐聚大健康产业。

    大风起兮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财富第五波》一书中,美国前总统经济顾问保罗•皮尔泽曾预测,健康产业将会成为继汽车、房地产、IT和互联网产业后的第五波财富浪潮。

    对标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平均比重超过15%,据《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蓝皮书(2019)》测算,2018年我国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9.8%,发展空间巨大。

    万亿级的巨量蓝海,也在吸引资本趋之若鹜。自2017年以来,阿里巴巴、万达、恒大等行业龙头已抢先入局健康产业,万亿级产业格局初形成。

    今年6月,在广州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火石研究院、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面向全球首发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数”,评选出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城市在内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领域最具代表性的20个城市。

    谈及入选城市,指数发布机构火石创造CEO杨红飞表示,这些城市大多已形成了自身的发展模式。“诸如北京依托高校、医疗机构等人才优势,抢占了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上海充分发挥自身作为海外生物医药企业聚集地的优势,在生物医药成果转化方面名列前茅;而西部产业中心成都则充分利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临床等方面的强势医学资源储备,强化自身的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

    百舸争流

    图片来源:摄图网

    需求端支撑充足、政策端利好不断、资本端持续赋能。大健康行业逐渐趋于成熟,以北京、上海、武汉、成都等为代表的多个城市也各自发力,形成了“百舸争流千帆竞”的区域竞争格局。

    盘点国内几大医学“高地”,上海张江是中国医药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头羊。自1994年正式启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计划以来,张江从创始之初就对标美国硅谷,发展高端龙头企业。罗氏制药(1994年)、西门子医疗亚洲科技园(2007年)、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2015年)等都是相关主导产业发展迈出的第一步。截至目前,全球排名前10名的制药公司中,已有8家在张江建立了研发中心。

    当下,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头部玩家”仍是北京、上海两座城市。但在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陈东升看来,纵观全国行业格局,广州、成都、武汉这三个城市也正在崛起,立足风口共前进。

    在生物技术等新支柱产业写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背景下,广州正加快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按照《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7—2021年)》,到2020年,广州力争生物产业规模实现4000亿元,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将达万亿级。

    在形成了光电子、汽车两大万亿元产业集群后,武汉也将下一个万亿元产业集群瞄准了大健康产业。根据《武汉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规划方案》,至2025年,打造武汉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引领长江中游产业集聚发展,成为国家产业重点发展区域之一。

    于成都而言,“生物医药”已成为与这座城市高度相关的热词。2019年以来,成都一鼓作气连续推出《促进成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促进成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两个重磅文件,努力打造世界级医药健康产业高地。

    继2018年成都在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和主营业务收入双轮增长20%以上,2019年成都继续加大火力,力争全市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到4000亿元以上。

    恰同学少年

    在所有瞄准健康行业的城市中,有一个独具特色的医学城正从中国西部崛起,已是中国大健康产业格局内不可小觑的后起之秀。它虽年轻,却风华正茂;虽低调,却蓄势待发。

    这里,就是成都温江。

    作为成都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主阵地,成都医学城位于温江区。2015年以来,成都温江借势谋局,在全国率先提出以医学为基础、医药为工具、医疗为目的的“三医融合”发展理念。成都医学城虽起步较晚,却后生可畏,已成为中国大健康行业领域不可小觑的后起之秀。

    生长于温江的医药企业,是成都温江在全国健康产业版图上锐意开拓的直接见证者。提出“三医融合”距今的短短四年时间里,温江已聚集了医药健康企业955家,形成了配套齐全、链条完整的生态圈效应。

    看到越来越多的药企加速落地温江,当地企业也都兴奋不已。四川科伦药物研究院合成所副所长潘钧铸博士告诉城叔,他平时也经常暗中观察周围的新“邻居”。他注意到,这些新“邻居”虽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温江,身份却非常多元化——既有如药明康德这样的全球龙头企业,也有很多创新创业的小微企业;既有大型生产型企业,也有药物研发机构和第三方服务公司。

    在潘钧铸眼中,这些的企业的到来,十分有利于上下游的全面配套,从而使得整个园区的生态体系更加完善。他说,“企业都纷纷落户在这里,其实是我们大家一起去构建医学城的生态环境。不是说狼来了,而是说大家一起互相促进,起到协同发展的作用,最终在这样的环境下共同打造成都医学城的品牌。”

    当前的温江,产业特色鲜明、发展势头强劲。作为成都重要的健康产业功能区,温江主动肩负代表成都抢占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职责使命,升级打造“三医+大数据/AI”现代产业体系。2018年上半年,成都医学城被德勤、生物谷评为“中国生物医药最具潜力园区”“中国生物医药最具特色园区”。

    然而,比头衔更直观的,还是高端人才的选择。对于温江出现的“人才逆流”现象,成都百裕温江药厂总经理高志文感受颇深,“目前我们公司里好几个高端人才,都是从上海张江的外企回到了成都。”

    如今,温江已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拥有39位两院院士和20余万名科技创新人才。

    为什么高端人才开始将目光瞄准成都温江?实际上,除了成都医学城在全国范围内的行业地位不断提升,温江的“宜居宜业指数”也是重要原因。

    温江城市绿化率高达47%,一直以来都被誉为成都的“花园城”。除了宜居的生态环境,当地的商业、教育配套设施也非常完善。“虽然说是高层次人才,他需要的是什么?除了工作以外还要有家庭,所以家庭配套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温江做得很好。”高志文坦言。

    坐落于川西林盘的成都温江,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如今的成都医学城,已进入龙头落户、生态完善、人才回流的快速成长期,“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三步走奋斗目标未来可期。

    文字 | 刘美琳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不甘做高铁弱省,今年山西拼了

    下一篇

    这100多人本想“靠脸吃饭”,却陷入“美容贷”套路!上海警方查扣冻结套路贷涉案资金2.27亿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