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学费太贵,这个国家大学生平均背负35万元学贷,有人一辈子都还不清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9-18 06:44

    每经编辑 孙志成 杜恒峰 杜波    

    曾几何时,每每谈到助学贷款的压力,人们似乎只会把焦点放在美国。但最近几年,英国也对大学助学贷款制度——或还款方法——进行了一些调整,导致英国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的债务压力丝毫不比美国大学生轻。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经合组织(OECD)一项全面的国际比较调查显示,英国学生缴纳的学费是世界最高之一,他们背负的债务也最多,但他们的收入却不见得高于其他发达国家毕业生。

    图片来源:摄图网

    学费贵,学贷多

    据BBC报道,几年前英国大学学费开始飞涨,目前本科生一年的最高学费是9250英镑,在OECD国家中仅次于美国,但是英国大学生毕业后的收入却远不及美国。

    据观察者网,在2006 年,英国大学学费的上限还只有3000英镑,但在2012年却直接调升至9000英镑。后来,英国政府又再次通过立法,将学费上限由9000英镑提高至9250英镑。

    高昂的学费让英国大学生一毕业就成了“负翁”,据《参考消息》援引《泰晤士报》,报告分析了11个国家的可比数据,发现毕业时,英国学生负债水平最高,平均为49812美元(约35万元人民币)。其次是挪威学生,平均负债为28698美元。

    据了解,英国人的学贷偿还是看毕业后的年收入而定,一旦年收入超过2.1万英镑,政府就会通过税务系统自动扣除,由超出标准(2.1万英镑)的收入中扣除9%还贷,偿还期30年。也就是说,如果毕业后收入低于2.1万英镑,就不用还。

    图片来源:摄图网

    伦敦智库财政研究所(IFS)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在毕业成本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多数毕业生至50岁左右时,都还会有学生贷款未清偿,现行的制度可能存在重大问题。这给英国政府造成了巨大压力,有意思的是,这项政策本来是为了节省开支用的。

    2016年,英国政府为了削减开支,将学生资助改为贷款,外界曾估计此举每年可为政府节省16亿英镑(约人民币152.7亿元),但事与愿违,由于还款比例低,许多学生的学贷可能永远无法清偿。如果过了30年还无法还清,政府就会免除所有的学贷余额。

    据IFS研究报告指出,若按此标准继续执行,约77.4%的毕业生将永远无法还清贷款。且从长远来看,英国政府每年支付学生贷款的将达到59亿英镑。

    毕业收入低

    据英国研究机构 High Fliers Research发布的《2018英国毕业生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英国前100强的雇主愿意给大学毕业生提供的薪资在平均3万英镑/年。

    但这只是平均数字,据BBC报道,在英国,出身于好的学校会对毕业后的收入产生巨大影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帝国理工和牛津大学的学生在毕业5年后,平均年收入可超过4万英镑。英国24所罗素集团大学的毕业生在毕业5年后,平均年收入也能达到3.35万英镑——比其它大学毕业生高约40%。

    另一方面,一些学校的毕业生——其中不乏舞蹈和戏剧学院的学生,在毕业5年后的年收入只有约1.5万英镑。

    图片来源:摄图网

    据《泰晤士报》,有些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的收入甚至没有中途辍学者高。据报道,自然科学、数学和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是中途辍学者的平均薪酬的181%,而那些攻读艺术、人文、社会科学或新闻专业的毕业生的收入则是中途辍学者的收入的92%。在本次调查中,英国是唯一该比例低于100%的国家。

    总体上,2017年,英国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是中途辍学者的收入的142%,低于2013年的154%,这表明毕业生的溢价有所下降。

    据BBC报道,博太(BakerTilly)等几家会计师事务所虚拟了若干学生借贷和偿还的情形。所有这些虚拟学生都借了三年的学费(每年9000英镑)和每年4000英镑生活费,总额3.9万英镑。 

    第一位虚拟学生假设以英国平均年薪为起点,之后每年涨薪1000英镑。他在30年后将总共偿还78882英镑,而仍有14513英镑没有还清而被勾销。

    第二名每年涨薪2000英镑。他在25年之后将清债,需支付的总额为83791英镑。

    第三名每年涨薪4000英镑,18年后可以还清贷款,那时支付的总数达到71873英镑。

    OECD教育主管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在发布年度教育报告时说,英国政府应该采取更多措施来解决大学教育质量偏低的问题。正是教育质量问题,使得一些毕业生的收入低于中途辍学者的收入。

    据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报告。自从2012年学费改革之后,大学生对于学费的性价比的满意度就一直在下降,而不满意程度却与日俱增。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们认为大学学费高、教学质量低、上课时间短、生活成本高。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参考消息、BBC、泰晤士报、观察者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深圳广州之后,广东第三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要出现了

    下一篇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重申伊朗不会与美国对话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