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杜恒峰
9月4日下午,美国“人造肉”创业公司Impossible Foods高管在云南省抚仙湖畔举办的首届财富全球可持续论坛上透露,希望能在明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但是必须要得到监管者的批准。云南当地官员在会上表示,愿意提供条件,欢迎他们到云南来设厂。
Impossible Foods高管来华探路,恰逢国内猪肉价格波动较大的时候。众所周知,这轮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是受供应冲击,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增加供应,但生猪生产周期较长。因此,人造肉是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从技术演进来看,人造肉不算新鲜事物。现在的人造肉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将大豆、豌豆制作成“素肉”,目前在美国、西欧、中国香港地区等发达地区商业化的“人造肉”就是这种;一种则是通过控制细胞分裂做成的“试管肉”,但这类肉生产成本过高,还停留于实验室阶段。
不过,现代工艺的“人造肉”和中国消费者理解的素鸡、素牛完全不同。Impossible Foods、Beyond Meat等美国初创企业制造的“人造肉”,利用先进的生物合成技术模拟出了无限接近真实肉类的口感和营养成分。比如,Impossible Foods就通过提取大豆血红素,并通过生物发酵的方法量产出了“植物血”,添加了“植物血”的人造肉几乎可以做到“以假乱真”。
既然人造肉在境外市场已经商业化,而且有真实的肉类口感,那将Impossible Foods引入到内地建厂,不就有助于解决现在的高肉价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那么简单。
第一,Impossible Foods的“人造肉”中的关键材料“大豆血红蛋白”含有转基因成分,而中国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接受度很低。
第二,已经商业化的人造肉主要是人造牛肉,而中国消费者主要吃的是猪肉,占比超过70%;而且现有的人造牛肉不能形成整块的肉,这并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和挑剔的胃口。
第三,人造肉仍然比传统肉类要贵。比如Impossible Foods供应给美国汉堡王的人造肉汉堡,价格比普通汉堡贵1美元。
尽管Impossible Foods不一定能在内地建厂,即便建厂后也未必能对肉类消费格局带来实质性改变,但经过这轮猪肉涨价的冲击,寻找多元化替代肉类商品的必要性显得更为迫切,如火如荼的人造肉革命,可能是不错的选择。
人造肉被视为最具有颠覆性的科技之一,比尔·盖茨、李嘉诚等顶级投资人,还有雀巢、泰森等食品工业巨擘,都已布局人造肉产业。除了上文所说的“人造牛肉”,几乎你能想象到的所有肉类甚至蛋、奶理论上都可以通过生物合成技术实现。
畜牧业距今已经有上万年的历史,也是人类最主要的肉类蛋白来源。但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对肉类消费的增加,畜牧业的可持续性问题和引发的环保问题日益凸显。目前,畜牧业贡献了全球13.5%的温室气体来源,比所有汽车加起来的排放总量还要多。同时,畜牧业还要消耗大量粮食,而生产这些粮食本身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农药、化肥,加剧了对环境的压力。而生物合成技术,既可以提高肉类食品的产能天花板,同时对环境也更为友好。
人造肉对中国意义更为重大。中国是全球肉类消费第一大国,消费量接近全球的30%。2018年,欧盟28国(总人口)总共消费了4427万吨肉(5.12亿人口),而中国消费了8829万吨,相当于欧盟的2倍。无论是从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角度,还是环保角度,人造肉都是一个不错的选项。即便Impossible Foods无法来内地建厂,但中国也应当尽快发展符合中国消费者的人造肉技术。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