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我国再压减内燃机等13类生产许可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8-29 00:23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 旭    

    ▲参观者在某展会上拍摄一款汽车发动机 视觉中国图

    8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化放管结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提升市场效率;决定再取消一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更大释放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确定进一步促进体育健身和体育消费的措施,部署推动在线教育健康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取消一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上动作颇大。会议决定,在近年来大幅压减生产许可证基础上,再取消内燃机、汽车制动液等13类产品生产许可证。

    截至目前,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共计24类。此次国常会政策落实后,未来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将仅剩11类,仅为历史最高值(487类)的2%左右。同时,也将完成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设定的“今年要把工业生产许可证种类再压减一半以上”的目标。

    新措施有望9月底前落地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是什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张文兵曾在接受采访时解释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保障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而建立的一道技术准入门槛,初衷是从源头加强质量监管和落实国家产业政策。

    那么,现阶段为何又要进一步减少生产许可证种类数量呢?关于这一点,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6月的一场会议上曾举出一个案例:一家电器企业曾反映,他们生产的“大冰箱”和“小冰箱”生产工艺和材料没有本质差别,却要申请两个不同的许可证或者强制认证,大大增加了企业负担。

    在上述会议上李克强指出:“我们发展制造业,壮大实体经济,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生产经营领域许可证多、涉及部门也多。这些重重叠叠的‘许可’,不仅让企业不堪重负,也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压减许可证种类和数量上取得了极为明显的成绩:2018年9月之前,需要许可证的产品类别已从最高时的487类缩减到38类;紧接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和简化审批程序的决定》,又将继续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压缩到24类,包括建筑用钢筋、水泥、电线电缆等。

    此次国常会宣布的有关决定,使内燃机、汽车制动液等13类产品未来不再需要生产许可证。记者注意到,不久前发布的《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要求:“进一步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2019年9月底前将发证产品种类从24类压减至12类以内”。

    也就是说,此次国常会提出的压减措施有望在9月底前落地。

    部分转为强制性产品认证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放管服’改革中,‘管’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事中事后监管方面也要强化力度。”

    那么,在前端“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同时,如何做好后端“管”的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记者注意到,此次国常会对这批取消生产许可证产品的质量监管工作作出了详细部署。会议要求,对其中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的,转为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认证费用由财政负担。会议还强调,减证不减责任,各有关方面要推动构建以标准引领、企业履责、政府监管为基础的管理体系,确保工业产品质量安全。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司长刘卫军在今年7月介绍称:强制性产品认证是一种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管理制度。列入目录内的产品没有经过认证,就不能出厂、销售、进口,不能在经营活动中使用。

    经过此次压减后,仍有一部分产品需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对于为何在简政放权过程中继续保留一定类别产品的许可证制度,张文兵表示,实施许可证制度的产品都涉及重大安全和环保问题,经过改革,生产许可证管理范围将进一步聚焦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等领域。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威迈斯IPO前夕关联公司被注销 万仁春曾控制艾罗丝?

    下一篇

    尊重投资者 央企上市公司应该“带个好头”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