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点出现在2018年,当年航天汽车的归母净利则为-8252万元,投资收益也变为-1506万元,占上市公司利润比重10.43%。2018年年报中,航天晨光坦言,航天汽车2018年经营业绩下滑,航天晨光确认的投资收益为-1507万元,同比减少5364万元。
每经记者 张虹蕾 每经编辑 陈俊杰
15年前,航天晨光(600501,SH)从大股东航天科工集团买来了中国航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航天汽车)部分股权,切入高附加值的发动机生产领域。
借此投资参与到当时国内最大的2.0L~2.4L发动机制造项目,航天汽车被航天晨光寄予厚望,也在十几年间为其贡献了不少投资收益。
不过,在8月28日航天晨光披露的2019年半年报中,航天晨光上半年营收和净利同比下滑15.46%和742.79%。曾经风光无限的航天汽车的净利骤降为-8481万元,这也给航天晨光带来了-1256万元的投资亏损,成为一大业绩拖累。
半年报显示,航天晨光2019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94534.77万元,同比下降15.46%;净利润-7003万元,同比下降742.79%。
提及业绩下滑,航天晨光在半年报中表示,主要受在手合同不足,尤其是受国家相关政策影响导致部分行业订货短缺等因素影响。由于营业收入规模不足以支撑当期的成本费用规模导致利润总额同比下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航天晨光公告发现,构成其主要营收的板块分别为军工与核非标设备和服务板块、环保装备与服务板块、能源装备与工业基础件板块、文化产业与服务板块、智能化改造工程与服务板块、其他业务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半年报中,航天汽车也成为影响航天晨光业绩的一大重要因素。航天晨光提到,航天汽车2019年1-6月份经营业绩下滑,按持股比例确认的投资收益为-1256万元,同比减少1131万元,导致投资收益同比大幅下降。记者查阅公告发现,航天汽车主要产品及业务为汽车零部件生产及销售,归属母公司净利润-8481万元。
此外,在半年报中,航天晨光预测,受宏观调控、航天汽车业绩下滑、研发费用投入力度加大等因素影响,预测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的累计净利润可能为亏损或者与上年同期相比发生大幅度变动。
事实上,航天晨光和航天汽车的渊源已将近15年。
据航天晨光彼时披露的公告,2004年11月受让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所持航天汽车34%股权,交易价格为16378.40万元。后者相对控股当时国内最大的2.0L~2.4L发动机制造商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从而使航天晨光介入高附加值的发动机生产领域。
而在当时,航天晨光也提到,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汽车产量和销售量每年以30%-40%的速度增长,从而带动了汽车发动机制造与销售。航天汽车相对控股发动机制造商。当时,沈阳三菱发动机总成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因此航天晨光投资航天汽车将有利于完善汽车零部件产业价值链,进入高附加值的发动机生产领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受让股权的第5年,航天晨光还对航天汽车进行了增资。2008年4月30日,航天晨光以2305.56万元增资航天汽车。
对于增资,航天晨光当时表示,目前航天汽车公司发展态势较好,对航天晨光的业绩贡献较大,因此增资航天汽车公司能够促进主营业务的发展,提高盈利水平,符合全体股东的利益。
在2011-2016年间,航天汽车历经多次股权变更,航天晨光持股比例由34%逐渐下降至18.56%。
而在这个过程中,航天汽车的业绩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航天晨光业绩的“晴雨表”。
例如,在2014年的年度业绩预增公告中,航天晨光提到,本期业绩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即航天汽车效益增加,使2014年度投资收益增加。
2017年,航天汽车的归母净利约为2.11亿元,为航天晨光带来3856万元的投资收益,占上市公司净利比重达115.48%。
转折点出现在2018年,当年航天汽车的归母净利则为-8252万元,投资收益也变为-1506万元,占上市公司利润比重10.43%。2018年年报中,航天晨光坦言,航天汽车2018年经营业绩下滑,航天晨光确认的投资收益为-1507万元,同比减少5364万元。
那么,航天汽车近几年利润下滑的原因何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汽车零部件行业和整车市场的走势相关。例如,沈阳三菱发动机等厂商在几年前可以服务一些自主品牌,提供零部件,但随着行业的变革和技术的迭代,整个汽车零部件市场不断整合,一些大型厂商在引领着行业的潮流,改变了市场格局。此前经营效益较好的厂商如果不革新技术、努力探索,很可能会面临订单减少或者淘汰的局面。未来,具有垄断能力,包揽全球业务的厂商会有更大的机会,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
另一方面,贾新光表示,汽车零部件企业特别是对于原材料占成本比重较高的企业,对宏观经济走势和原材料价格尤为敏感。未来,汽车零部件企业亟待通过研发技术含量高的高附加值产品以有效抵御风险。
对于航天汽车业绩下滑的原因,《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8月28日致电航天晨光董秘办尝试进一步咨询,但截至发稿前,电话无人接听。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