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风投公司MMC发布报告表示,在欧洲有40%左右的创业公司,都是假AI公司。它们在报告中指出,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表明这些公司使用了AI,而只要打上AI标签,它们吸引的资金就能多15%-50%。
每经编辑 孙志成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幻想:银行的ATM里面其实坐的是一位人类柜员,每当有顾客来取款,背后的一系列操作其实都是他来完成。
在人工智能的大潮下,不少企业纷纷采用机器人员工来取代人类员工,同时给自己打上“高科技、智能化”的标签。
但是也许就像你曾经想象过的那样,你屏幕对面的,也许不是机器人,而是真人。
近日,据《华尔街日报》曝光,一家名叫Engineer.ai的“高科技”AI企业,其使用的AI并不是“人工智能”,而是一群来自印度的程序员。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总部在伦敦和洛杉矶的Engineer.ai公司由两名印度人创建,号称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程序,辅助缺少工程师的公司,自动“组装”新的代码。可以像定制披萨一样,为任何人和公司自动生成自己的各种网站和手机app。
2017年,Engineer.ai推出首款AI平台产品BuiderV1。
官方介绍,使用Builder,无需具备任何技术,只要你有想法,就可以创建一个新的移动App项目,速度是现在开发流程的2倍,成本只需1/3。Engineer.ai表示,借助内置的人类辅助AINatasha,就能实现移动App的自动化开发。只需要大约一个小时,能帮助客户从零开始完成80%的移动App开发任务。整个软件最高额度花费是不到2.5万美元(约为人民币17.5万元),可以完成一款类似Quara的软件从设计到搭建的全过程。
图片来源:Engineer.ai官网截图
该公司的创始人SachinDevDuggal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有了Engineer.ai,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学习编程的情况下实现新想法。
收费低、速度快、市场大!Engineer.ai的这一想法迅速获得买单。在2018年11月,Engineer.ai吸引了苏黎世的风投公司Lakestar和新加坡的JungleVentures,以及软银旗下的人工智能专项基金DeepCoreInc.的投资,共2950万美元,在当时,这是欧洲数额最大的A轮融资之一。
但是令人感到尴尬的是,据《华尔街日报》,该公司有内部员工透露,公司的业务其实并没有使用AI,而是使用了印度程序员来冒充AI。
爆料者透露,目前公司根本不使用AI汇编代码,其所声称的大部分demo制作和软件生成,大部分都是依靠来自印度和其他地方的工程师来完成的。甚至,这家公司连一个像样的人工智能专家团队都没有。目前,该公司的AI技术才刚刚起步,要想真用上AI还要1年多时间。
图片来源:Engineer.ai官网截图
就在被《华尔街日报》曝光之前,Engineer.ai还在网站上发表博客文章说,自己的机器能构建一个App60%的部分,其余部分则由人类完成,但具体细节涉及商业秘密,他们拒绝详细说明。
据《华尔街日报》,哪怕是用“智能人工”代替了“人工智能”,这家公司还是在2018年获得了23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6亿元)的收入,65%来自于印度。
在2018年底完成融资的时候,Engineer.ai也表示,2019年将实现4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2亿元)的收入,并预计印度的贡献将达到3500万美元。
Engineer.ai方面表示,他们“非常清楚自己做了什么”,并强调公司采用的技术准确来说是“人类辅助AI”。更有意思的是,Engineer.ai这款产品的名字Natasha(娜塔莎)在漫威电影中,就是黑寡妇的原名……如今看来Engineer.ai用这个名字似乎有些意味深长。
建立起一个全部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服务系统是很困难的。事实上,一些公司发现,让人类像机器人一样工作比让机器像人类一样工作更容易、成本也更低。
2016年,《彭博商业周刊》揭露了有些公司雇人每天花12个小时假装聊天机器人或者智能助手,为客户进行日程安排等服务。这是一份令人麻木而疲惫的工作,员工们纷纷表示他们真的期待有机器人顶替自己的位置。
2017年,企业费用管理程序提供商Expensify公司承认,它此前声称的使用“SmartScan”技术的收据处理工作,至少有一部分是人工完成的。这些收据的扫描结果被发给了亚马逊的MechanicalTurk公司,在这家公司的众包劳动工具上,这些收据其实是由低薪酬雇来的员工们处理并誊写的。
2018年,据《华尔街日报》,谷歌允许数百名第三方应用开发者访问用户的邮箱,以此来完善“智能回复”的功能。
报道称,一家名为EdisonSoftware的公司的AI工程师,用用户的身份认证浏览了数百名用户的个人电子邮件,以便改进邮箱的“智能回复”功能。该公司没有提及在其隐私政策中人们可以查看用户的电子邮件。
今年5月份,《纽约时报》报道称,谷歌能够自动打电话的AI,被称赞通过图灵测试的Duplex,背后有真人在伪装。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在他们的实验中,四通订位电话中有三通是真人帮忙完成的。
而谷歌也表示Duplex订位服务的确有相当大的比重——约是25%由真人完成,有15%的AI订位电话在途中必须有真人接手才能继续下去。
此前,Facebook开发过一个基于文本的虚拟助手Facebookm,该公司称这是一款可以和你聊天,可以辅助工作的万能助手。
但是Facebookm的背后却隐藏着代理商,当聊天内容变得过于复杂的时候,这些代理商就会接管。如今Facebook已经关闭了该服务,声称这只是一个实验产品。
去年9月,国内一家有名的语音识别公司也被质疑人类翻译冒充AI。随后该公司回应称那场会议的翻译采用的是人机耦合技术,就是通过机器识别语音后转录为文字并进行翻译,从而降低人类同传译员的工作难度。
今年3月份,风投公司MMC发布报告表示,在欧洲有40%左右的创业公司,都是假AI公司。它们在报告中指出,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表明这些公司使用了AI,而只要打上AI标签,它们吸引的资金就能多15%-50%。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