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吴治邦 每经编辑 陈俊杰
日前,*ST高升(000971,SZ)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内部第二大势力的于平、翁远再度出手,提议罢免韦振宇(注:上市公司实控人)、李耀、张一文等3人的董事职务。8月2日晚间,现任董事长李耀祭出反击议案,上市公司披露称:公司董事会于2019年8月2日通过《关于解聘公司总经理的议案》,公司总经理魏江被解聘,董事会投票情况为7票赞成、4票反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以于平、翁远为代表的第二大势力累计持有上市公司16.54%的股权。此外,竞得蓝鼎实业(湖北)有限公司所持股权的深圳市前海高搜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高搜易),如顺利完成过户,持有*ST高升的股权比例将达到5.09%。那么,这些利益方对上市公司控制权之争持何态度呢?记者联系于平及高搜易的负责人,于平以时间节点敏感婉拒公开发声,高搜易的负责人则明确表示,“只要有利于上市公司发展的商谈都持开放态度”。
前两大股东施破产计
作为实际控制人,目前韦振宇家族实际控制了*ST高升前两大股东北京宇驰瑞德投资有限公司和蓝鼎实业(湖北)有限公司,韦氏家族通过二者合计持有*ST高升3.04亿股,占总股本的27.94%。
进入7月份以来,围绕着*ST高升的新闻不断,尤其是北京宇驰瑞德投资有限公司、蓝鼎实业(湖北)有限公司先后被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更是引来各方关注。
杭州某投资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主动申请破产的非常少见,一旦进入破产程序,意味着原实控人将可能失去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如果不是另有隐情,很难想象有人会主动放弃上市平台。”
对此,某要求匿名的债权人对记者表示:“这很显然是债务人为保住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拖延战术,申请破产后,按照相关规定,公司要进行债权债务清理,相关股份的司法拍卖随之要被暂缓,想拿下*ST高升控制权的人自然难以获得筹码,债权人也将迎来漫长的偿还等待。债务人虽然未来还是可能出局,但至少获得了喘息的时间,债权人以及债权人相关投资者肯定是反对的。”
记者搜索淘宝拍卖获得的信息显示,7月份以来,围绕着北京宇驰瑞德投资有限公司和蓝鼎实业(湖北)有限公司所持*ST高升股份的拍卖事项达到8个,但有7个处于暂缓状态,暂缓原因被标识为“出现法定事由”“韦振宇”等。有一个于7月23日开拍的*ST高升5536万股股票拍品为成功成交状态。
后续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显示,高搜易成功竞得该拍品。值得关注的是,高搜易正是该项拍品的质权人。2017年11月15日,蓝鼎实业(湖北)有限公司与高搜易签订了《质押合同》,将其所持有的2768万股股票质押给高搜易,后因送转变成了5536万股。对此,湖北某律所主任表示:“如果确实裁定受理破产,就应该暂缓所有债务人的资产拍卖。”
高搜易的负责人陈康则向记者表示:“作为债权人以及债权人相关投资者的代表,我们向仙桃法院说明了特殊情况,所以法院方面才应允拍卖。”
*ST高升控制权之争再起
在股权拍卖成交后,*ST高升控制权之争再起。8月1日晚间,高升控股发布的公告显示,股东于平、翁远再度出手,提议罢免韦振宇、李耀、张一文等3人的董事职务。而作为回应,现任董事长李耀祭出反击议案,董事会于2019年8月2日通过《关于解聘公司总经理的议案》,公司总经理魏江被解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于平、翁远两个股东背景均为吉林省高升科技有限公司,两人共同创立高升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出任董事长、副总经理等职务。因高升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被上市公司高升控股收购,两人获得高升控股的股权,并分别曾出任上市公司总经理、监事会主席等职务。
然而,随着*ST高升违规担保事项不断爆发,两人显然坐不住了。据*ST高升于2019年2月15日披露的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回复的公告,2019年1月20日,于平等9名股东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公司董事会发出《关于要求召开公司董事会临时会议的提议》,提议罢免韦振宇、李耀、张一文、孙鹏4人董事职务,不过,部分股东随后撤回上述议案。
在经过几个月的短暂平静后,局势出现巨大变化,*ST高升因披星戴帽,市值已不到3月份最高点时的三分之一,于平、翁远再次发难,提议罢免韦振宇、李耀、张一文等3人的董事职务。
对于此次再提动议的原因,记者寻求采访于平等人,但对方婉拒公开发声。有接近于平等人的消息人士表示:“因韦氏家族旗下的北京宇驰瑞德投资有限公司和蓝鼎实业(湖北)有限公司均已进入破产程序,韦氏家族已经不再是上市公司实质控制人,韦氏家族与*ST高升已经不具备共同利益关系,出于公司能够早日回归正轨的考虑,提出了上述动议。”
股权结构显示,于平、翁远两人累计持股比例达到了16.54%,因此其他股东的态度也至关重要。此前拍下上市公司5.09%股权的高搜易的负责人陈康告诉记者:“只要有利于上市公司发展的商谈,我们均持开放态度。”
针对有关问题,记者多次联系*ST高升,不过一直未获回应。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