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周程程 每经编辑|陈星
8月6日上午,国新办就吉林省“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出振兴发展新路”举行发布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有记者就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提问时,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巴音朝鲁表示:“回答这个问题,我既兴奋也很自豪。”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周程程 摄
巴音朝鲁表示,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上, 重点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强农业全产业链条。具体关键词包括:调整、融合、绿色、创新。
调整,就是调结构。巴音朝鲁表示,吉林的粮食主要是以玉米为主,就是常讲的三个70%,吉林农业的70%来自于玉米,农民收入的70%来自玉米,玉米的种植面积也是70%。按照结构调整角度,适当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增加水稻和大豆,同时粮经作物、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和林特产品都保持比较快的增长,粮食产量连续6年超过700亿斤。
“我省只有2700万人,粮食商品率非常高,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巴音朝鲁说。
对于“融合”,巴音朝鲁表示,就是要做好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已经超过6500家,近50%的玉米、80%的稻米、60%以上的畜禽产品都要经过加工转化。
“绿色,就是绿色发展,大力培育吉林品牌‘吉字号’‘长白山’绿色有机优质农产品品牌。”巴音朝鲁指出,现在,电商第一位的就是“吉林大米”,可以说是直线上升,吉林大米每年带动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
创新是指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巴音朝鲁表示,农村电商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去年增长36.8%。另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等都加快发展。去年,吉林省休闲农业收入增幅为10%。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