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段思瑶 每经编辑 张 北
特斯拉曾演示过一段93秒为Model S更换电池的视频,随着试验的深入进行,换一块电池的时间变成了5分钟。由于换电成本高,并难以普及,特斯拉最终放弃了这一服务。此后,虽不断有“玩家”进入,换电模式却因为标准化难题等多种原因沉寂。
直到今年6月初,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联合发布的《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 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中提出,“发展车电分离消费模式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继续支持‘充换电’设施建设”。受此影响,换电模式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之前投资方几乎不看与换电模式相关的方案,今年政策明朗后,越来越多的投资方和整车厂主动找上门来。”一位第三方换电解决方案提供商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异军突起的不止是电动汽车换电服务。目前已经有包括宁德时代、美团等巨头在两轮电动车换电领域布局,甚至有两轮电动车生产商也盯上了换电业务。“雅迪也将推出换电服务,并在全国核心区域推出独立的换电柜。”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品牌总监樊恩奇向记者透露。
▲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数量统计情况(万台)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邹利制图
换电“风口”已来?
动力电池成本占整车成本的比例高,一直是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痛点之一。
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成本中有40%集中在动力电池上,这使得同级别纯电动汽车成本要比燃油车成本高出约30%。
“车电分离后,消费者不再为电池买单,购车成本会大幅下降。例如,一辆14万元的电动车,可能只卖7万元左右。这对营运类车主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伯坦科技工程有限公司CEO聂亮告诉记者。
其实,车电分离的形式有很多,比如换电模式、电池租赁等。但在聂亮看来,换电是实现车电分离的最优方式,其核心在于将车和电池分开,即固定资产和能源分开,按需使用能源,使整个体系效率最高。
“在温度、湿度一致的环境下充电,可以对充电数据实时监控,并可以采用均衡、单包充电等技术手段,使电池寿命几乎可以延长一倍。”一名换电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早在2010年,国内第一批电动出租车就在杭州和深圳进行商业化应用。当时杭州采取换电模式,这批出租车一直运营至今,而深圳采用充电模式,至今已经更换了三批电池。
和纯电动汽车类似,两轮电动车采用换电模式也可延长电池寿命。“两轮电动车上搭载的铅酸电池,放电后形成的大量硫酸铅如果超过半小时不充电还原为氧化铅,就会硫化结成晶体从而损坏电池,如果采用换电即可避免这一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换电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除了换电,石墨烯铅酸电池替代常规的铅酸电池也可解决两轮电动车寿命问题。记者了解到,目前雅迪已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石墨烯铅酸电池。据雅迪科技集团新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蔡铜祥透露:“目前雅迪已经可以将石墨烯的成本控制在1元/克,未来有可能实现0.5元以下/克。”
四轮PK两轮
电动汽车换电模式虽热度再起,但两轮电动车的换电模式貌似更受资本关注。两轮换电市场接二连三传出融资消息,四轮换电市场却异常沉寂。这是否意味着,当下两轮电动车换电市场更具有商业价值?
“两轮电动车换电这两年才开始兴起,却受到了资本的热捧。”汭疆资本董事王尔德向记者分析称,两轮电动车换电市场前景如何,由于参与者运营效率数据不公开,目前还不能看得特别清晰。
在易马达董事长兼CEO黄嘉曦看来,两轮电动车电池标准已经基本固定,尤其是铅酸电池输出、电压等规格已经实现标准化,这为两轮、三轮电动车换电市场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基础。
事实上,换电模式最初提出并非是应用在两轮电动车上,而是四轮电动汽车上。然而,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电池规格有差异,提供换电的企业就需要储备多种电池型号以备换电,再加上建换电站投入巨大,因而鲜有企业涉足。
特斯拉曾经公布了一个数据:建一个换电站的成本高达50万美元,这其中并不包括土地租金和人工费等。“当前在国内建一个换电站预计需要上百万元左右,若无补贴,收回投资至少十年以上。很多资本想进入,但是却苦于成本太高不敢下手。”一位不愿具名的换电企业负责人说。
相比之下,两轮电动车市场的盈利模式要清晰得多。据上述不愿具名的换电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部分两轮电动车换电头部企业仅在电池租赁业务上,就可以实现10个月现金流为正,15个月收回成本。
不过,两轮电动车的换电市场也充满“烦恼”。黄嘉曦坦言,除了在户外建换电柜的成本和落地方面的困难外,用户体验是目前他们遇到的一个最大问题。“为了保证用户换电便利,我们不得不考虑网络建设的路径和密度等问题,如果网点太多投资回报率会很低,太少又担心用户体验不够,如果这些问题能解决,我们的业务就会进入向上循环轨道。”
虽然换电模式正在两轮电动车和四轮电动汽车两个不同的领域发展,但在上述不愿具名的换电企业负责人看来,换电模式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建设完善的换电网络,只有换电网络发展起来,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