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百威亚太此次搁置IPO计划,是因为招股结果低于预期,因此在定价问题上,公司与承销商没能达成共识。接近承销团队的消息人士透露,百威亚太公开发售部分虽然反应不算火爆,但也实现了逾10倍的超额认购,问题出在占大头的国际配售。
今年以来全球最大IPO——百威亚太规模近100亿美元的集资计划,在招股完成后的定价环节突然喊停。
于7月11日结束公开招股后,原本将于7月12日公布的定价并没有如约而至,北京时间7月13日凌晨,百威亚太的母公司百威英博在官网上宣布,已决定不再推进亚太子公司(百威亚太)在香港的IPO计划。
为啥突然喊停?
百威英博称,多个因素导致公司不再推进这项交易,包括当前的市场状况。公司会密切关注市场状况,并基于严格的财务纪律持续评估各种选择,以提高股东价值、优化业务并推动长期增长。
但市场人士纷纷表示,这锅港股不背。在百威亚太招股期间,恒生指数确实下跌了1.05%,而此前,恒生指数已经连续上涨了5周……当然,期间有一些暴雷的细价股崩盘,跌幅最大的,如承兴国际控股,过去一周的跌幅接近90%。
但是,如果顺利实现挂牌,按全球公开发售后的106亿股本计算,百威亚太上市时市值将高达4239.81亿港元至4981.78亿港元(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以中间值4610.8亿港元计,是可以跻身港股市值前20位的巨无霸。
据了解,百威亚太此次搁置IPO计划,是因为招股结果低于预期,因此在定价问题上,公司与承销商没能达成共识。
根据原先安排,百威亚太以每股40港元至47港元招股,发售16.265亿股,集资650.6亿至764.46亿港元。其中95%国际配售,5%公开发售。
据接近承销团队的消息人士透露,百威亚太公开发售部分虽然反应不算火爆,但也实现了逾10倍的超额认购,问题出在占大头的国际配售。
由于百威管理层认为公司定价合理,自信能够吸引到足够多的机构投资者,因此尽管集资额高达近百亿美元,百威亚太此次IPO并没有引入基石投资者。
分析人士指出,没有基石投资者,没有知名机构背书,没有相应的限售期,在市场看来,就会让投资者很没有安全感,因为公司一旦未能获得投资者认可,股价将可能迎来巨大波动。
“应该是面向机构的国际配售结果不尽如人意,承销商希望以招股价下限定价,但发行人不乐意,直接导致了定价环节的不欢而散。”上述分析人士指出。
事实上,尽管此次百威英博分拆出来拟在港股上市的百威亚太是其最具潜力的资产,而且与A股和港股的啤酒公司比,百威亚太的估值并不算贵,但该公司与母公司债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资产负债表上有巨额商誉及巨额无形资产等,已足以让人望而却步。
公开资料显示,百威英博作为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商,旗下经营了包括百威、时代、科罗娜、哈啤、雪津等500多个品牌。该公司一直通过并购扩张抢占市场份额,在一连串收购后,百威英博去年年底的负债超过了1000亿美元。
2019年3月,全球评级机构标准普尔(S&P)下调了对于百威英博的评级,另一家评级机构穆迪将其信用评级由A3降至Baa1。
从百威亚太招股文件不难看出,百威亚太的上市,正是为了替母公司还债、优化母公司财务结构。
在上市前,百威英博通过业务转移将包括韩国债务在内的一些债务转移给百威亚太,并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此次IPO筹资净额将全数用于偿还母公司百威集团附属公司的贷款。
此外,招股书还披露,未来五年,百威亚太必须在百威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的现金池里存放24.5亿美元至30亿美元不等的存款。根据相关安排,如果日后发生关于百威集团偿债能力的问题,可能会导致百威亚太无法从现金池中提取资金。
此外,百威的并购战略也产生了巨大的商誉。百威亚太在招股书中披露,截至2019年3月31日,百威亚太的商誉高达132亿美元,占总资产比重为51.06%。
除了132亿美元商誉外,百威亚太还有44亿美元的无形资产。百威亚太在招股书中对商誉和无形资产提示风险时称,“倘我们面临预期之外的困难或倘我们的业务不如预期般发展,未来可能会产生巨额减值费用。”
受百威亚太IPO搁置影响,在美股上市的百威英博(BUD.US)盘中跳水,周五收跌3.03%,报86.94美元。
有分析人士认为,百威亚太或还会卷土重来,再次尝试在香港或其他交易所上市,不过它需要重新提交新的上市文件,提供更新的财务数据。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