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秦风 每经编辑 师安鹏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高光多年的榆林,如今陷入“至艰时刻”。
这座能源之城,在陕西各地市经济排名中,总量仅次于省会西安。发展速度,则曾创下年度惊人增速。
然而,榆林经济逐渐飙升之际,部分官员的欲望也在日益膨胀。
其以权谋私攫取着每一分利益的同时,也加重着对榆林政治生态的破坏。
幸好,纪检监察部门打虎拍蝇、扫黑除恶、反腐倡廉,一系列“组合拳”有序推进。违法乱纪官员纷纷落马,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风暴过后,榆林亟待恢复元气。重塑政治生态,成为今年榆林官方的重点工作之一。
胡志强落马带给榆林官场的震动,至今仍未停歇。
从2008年到2017年,胡志强在这座煤炭重镇的9年深耕经营,给榆林留下了太多的“伤痕”。
在惩治腐败的高压震慑下,加之扫黑除恶的深入推进,榆林官场亦不平静。
最近几起官员颇为“应景”的落马,可见一斑。
7月4日,榆林市纪检委消息称,市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副主任蒋志宏,因涉嫌与黑社会性质组织有经济往来,已主动投案。
诸多热点事件覆盖式“轰炸”之下,一位副县级的落马,很难引起外界多少关注。但蒋志宏落马至少有两点信息值得关注:
一是其主动投案。这也是十八大以来,第一个主动向榆林市纪委监委投案的党员领导干部。
二是投案原因,并非现任岗位上“犯事”,而是在担任绥德县名州镇党委书记期间,收受他人钱财。从履历来看,该行为至少是7年之前的事。
▲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蒋志宏落马消息发布三天前,榆林还有两位颇具“分量”的官员同时落马。
榆林市能源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秦林惠,榆林市榆阳区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华二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调查。
两人所在的职能部门权力有多大?可不要小瞧。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侯勇扮演某部委的一位处长,其原型为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办案人员从其家中搜查时,发现现金折合人民币2亿余元,现场清点的16台点钞机一度烧坏了4台……
公开信息检索可以发现,关于榆阳区乃至榆林市,一些煤矿生产销售“黑煤”的消息时有曝光。
作为主管职能部门的两位一把手,恐难辞其咎。更遑论榆林煤炭领域存在的问题,不止于此……
在上述几位官员落马的同时,榆林市7月3日召开了一次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再次强调——
“要加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力度,紧抓重点领域、行业,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保护伞’,下功夫解决深层次问题,为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
细数近几年榆林官场的反腐,从辛耀峰到胡志强,再到由此牵涉进来的一些商界人物,其间事迹屡次成为反腐热点。
2018年11月,陕西省委第六巡视组在榆林进行了两个月的巡视。从后来的反馈信息来看,榆林的政治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打折扣,市纪委自身不过硬、执纪不严格,矿产资源领域腐败问题尚未‘破题’……”
▲ 图片来源:摄图网
措辞严厉、信息量丰富,让外界对于榆林接下来的反腐工作多有“期待”。
仅从近几月的情形来看,榆林的反腐成果也称得上丰富。
榆林市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市人社局原局长张小明,榆林市住建局原副局长柳锦明,横山区原区长周建国,佳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白会武,府谷县政协主席白雪梅等人,相继落马。
反腐的持续推进,即便身处官场之外的榆林人,亦有感触。
今年3月,粉巷君(ID:nbdfxcj)在走访榆林的过程中,当地一位煤炭行业人士直言,在胡志强案件审查过程中,多位老板亦被请去问话:“他在榆林执政多年,难免会打交道……”
各地官场中,偶尔有人落马,或许不足为奇。可如榆林这般情形,不得不令人警醒。
这些领导干部,本应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然而,并没有。
其凭借手中权柄,肆意妄为,不知收敛。其心思,在政治攀附,在蝇营狗苟。
一句抨击腐败官员的话说的好:“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
诸如胡志强收受“10箱茅台酒”,不正是这一表现么?
诸如张小明之流,“卖官鬻爵”,捞取了多少不法收入,耽误了多少青年的前途,不正是这一表现么?
他们已丧失了一心为民的初衷,丧失了理想信念,扭曲了权力观,使公权力沦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
▲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违法必究,违纪必惩。
随着廉政风暴、反腐行动的开展,榆林官场中的腐败分子、“害群之马”正在被严肃问责追究。
茫茫历史长河中,个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正如苏东坡曾形容的那般,犹如快马驰过缝隙,亦如击石迸出火花。
不知这些落马官员,在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罚时,是否大梦初醒?其回顾一生过往时,是否徒留叹息?
即便这些落马官员已受到应有的惩处,但其仍然无法弥补对榆林政治生态造成的破坏。
这是榆林的“至艰时刻”,修复和重塑政治生态,刻不容缓。
榆林的主要领导也曾表示,今年是其修复重塑政治生态的关键之年。
而加快修复政治生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将为榆林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纪律保障。
重建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榆林任重道远。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