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管院展开举办创业大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74个创业项目、超过280人参与角逐,跨界组合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多新机。决赛项目覆盖新技术、新材料、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商、生物医药、咨询、创意文化、公益等众多领域,多位重量级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参与点评。
每经记者 夏冰 每经实习编辑 成锦鸿
通过举办一场共有74个创业项目、参赛人数超过280人参与角逐的创业大赛,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创办了已有15年之久的创业大赛平台为一大批敢于冒险、尝试创业的同学和校友提供实战机会平台。在复旦管院看来,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提升创业思维能力,助力青年精英在复杂的未来环境中不断探索、直面挑战。
6月25日,经过初赛、复活赛、半决赛的层层选拔,9支团队从74支参赛团队通过了初赛、复活赛、半决赛的层层筛选与考验,成功晋级2019“聚劲杯”创业大赛总决赛。
“唯有创新才能助力中国产业转型,唯有不断更新的商业实践,才能赋予中国社会前行动力。创新改变未来,创业成就梦想。作为一所富有使命感的商学院,复旦管院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陆雄文院长表示,商学院给予的创业教育课程和比赛能让学生在比赛过程学到很多东西,这些带着创新思维、有创业精神的学生有创业思想,又受过良好训练,还有系统知识的人,能够顺势而为,在各行各业去尝试探索,不断去经历挑战,可以帮助成熟企业在架构上稳健地去转型,这就是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商学院的使命。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夏冰 摄
《每日经济新闻》注意到,进入决赛的9个创业项目各具亮点,跨界组合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多新机,不仅有创意,也有情怀。决赛项目覆盖新技术、新材料、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商、生物医药、咨询、创意文化、公益等众多领域,项目体现了未来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也彰显出复旦管院学生们的创新活力。
如“十衍淘”项目利用第三方生态、大数据及智能硬件,为科研人员提供国际先进的数字化服务和管理体系,提升科研效率;“壳聚糖”项目致力于解决光伏产业中核心材料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原材料单晶硅在制绒工艺中的反应速率以及气泡附着问题;“上海视界”项目设计研发了ICW系列智能读码器,可轻松解读1*1mm以下的高难度微型码;“言安堂”依托大数据为消费者定制肌肤护理方案,推行健康护肤理念。
“一见AR建筑平台”获得本次2019“聚劲杯”创业大赛的聚劲大奖,将10万元奖金收入囊中。
以一见AR建筑平台为例,该公司是提供增强现实技术在AEC(建筑、工程和施工产业)行业的可视化解决方案,创业团队多数来自国内名校: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且来自不同专业。
该团队拥有多项领先技术与知识产权,致力于服务智慧城市建设,深受评委们的青睐。在设计环节,“一见AR建筑平台”以AR技术将三维模型与真实场景1:1融合,使得设计师能够身临其境体验和推敲建筑空间;在建造环节,以AR+BIM技术用真实比例的建筑信息模型取代CAD图纸,大大降低施工和验收过程中信息转换的成本和错误返工的概率;在运维环节,整合AR+BIM+IOT技术,打通建筑物、设备、传感器信息,联接实体与虚拟,提供基于真实场景的数据可视化服务,赋能智慧建筑与工业4.0。
当评委问到“是什么动力或机缘让您决定开始创业”时,一见AR建筑平台的创始人罗锋直言:“过去几年身为建筑师,我在设计和施工的实践中亲身遇到了很多因为可视化因素而产生的问题,我试图通过新的技术和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罗锋直言,目前该项目遇到的挑战主要是业务拓展与商务销售领域,目前正在着力拓宽销售渠道,希望产品被更多客户了解和接受。
“对我们来说,在当初找到AR技术来提升建筑行业的生产方式,我们未来不仅仅想利用AR,包括了AI,包括BIM,包括IOT技术,我来自于建筑行业,最后我想利用这些创新去服务于建筑行业,让建筑行业能够信息化更强一些。”罗锋在谈及一见AR建筑平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前景时表示,希望建筑平台能够成为国内外领先的AEC行业可视化解决方案,革新建筑工程传统行业,为他们提供数字转型。
参赛团队之一“妙笔生花”项目的创始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参加创业大赛能够将MBA的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创业项目进行不断重塑与优化,还能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创业者。“感谢管理学院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我能够不断学习、反思与进步。”
一边比赛气氛异常热烈,另一边,又有现场18位重量级企业家、投资人、来自复旦管院的专家学者的专业点评,提出的深度分析和针对性极强的问题与有效建议值得深思。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孙金云副教授表示,9个决赛项目都经过实战检验,其中8个项目创立了公司,这在历届“聚劲杯”大赛中是最为成熟的一届比赛。“半年时间过去,从74份商业计划书到9支决赛团队,大家都有了明显的成长。每一次创业只是过程性的节点,我们希望陪伴各位一起参与这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源星资本董事长、管理合伙人卓福民则从投资人的角度提出了三个需要思考的问题:第一,赛道够不够宽广?第二,赛车速度够不够快?第三,赛车手够不够强?“希望大家在初创时期多听听各方意见,如果具备赛道、赛车、赛车手这三个条件,一定会成为创业的赢家!”
汉理资本董事长钱学峰指出:决赛的9个项目一半是消费互联网,一半是产业互联网,这反映了创业进入下半场的未来趋势。下半场主要是产业与互联网的结合,进入企业级to B服务。
“创业成功是认知上要有巨大提升,”钟鼎资本合伙人孙艳华说,“我们要有客户思维,聚焦细分市场,实现差异化。同时,看到这么多年轻创业者充满激情、前赴后继地进行创业,我觉得十分感动。”
Y-CITY全球创新学院创始人、海德资本联席董事长石岚对所有创业者表示祝福与祝贺,她认为,创业在于坚持,找到同伴十分重要。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