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规模减税降费的背景下,要更加关注地方财政的可持续问题,中央财政应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力度,给地方更大的空间和调控余地。
每经记者 张钟尹 每经编辑 陈星
6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就决算报告、审计工作报告等进行分组审议。
记者注意到,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预算绩效管理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等多个问题引发热议。
多位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当前大规模减税降费的背景下,要更加关注地方财政的可持续问题,中央财政应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力度,给地方更大的空间和调控余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决算报告显示,2018年,大幅增加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中央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长9.2%,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增长10%,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增长15.7%。此外,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52583.35亿元,占全部转移支付比重为85.3%。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徐绍史说,现在专项转移支付占的比重不小,但是一般性转移支付里又有一些带着指定用项,实际上这也是变相的专项转移支付,因此专项转移支付的比例就很高。地方拿到转移支付以后自主权很小,使用效率效益都会受到影响。
李钺锋委员也说,根据审计工作报告,一般性转移支付中指定用途资金占比仍较高。部分转移支付安排交叉重叠,部分转移支付管理办法不完善或执行不严格。
他表示,在中西部调研了解到,部分地方确实存在不少困难。自给能力仍较欠缺,收入结构不合理。有的地方财政还只能“保运转、保工资、保民生”,甚至这些还成问题。
李钺锋建议,进一步加大欠发达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奖补资金等财力性转移支付的力度。特别是在当前大规模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以缓解地方财政困难。
此次决算报告扩大了提交的部门绩效自评结果范围,将项目数量由去年的182个增加至265个。同时,覆盖范围从一般公共预算拓展至政府性基金预算。
吕薇委员说,要发挥绩效评估的作用,切实根据绩效评估来指导和调整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的资金配置。
吕薇认为,今年减税降费的幅度比较大,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在下降,但是刚性支出在增加,如何优化和调整财政支出,是下一步应该完成的重要任务。要发挥好绩效评估的作用,通过绩效评估来指导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绩效差的项目应该及时退出。
朱明春委员表示,要大力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去年中央出台了相关文件,财政部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今年绩效报告确实有非常明显的进步,有一些重点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非常有实效。但预算绩效管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更下力气。
朱明春说,要进一步夯实绩效预算的基础工作,审计工作报告讲到全面绩效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目标设定不够科学、评价不够规范、信息公开比例较低,这些都是基础工作,特别是绩效目标如何科学设定、评价指标定性和定量怎么结合好,能够更加实事求是,我都是赞成的。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成为会议焦点。
徐绍史指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应该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项工作两个报告都要强化,要按照法制化的思路来考虑这个问题。今年国务院出台了投资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政府的投资行为。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出了一个文件,专项债可以作为项目资本金,还可以用来进一步融资。我们赞成出台的这些政策,也赞成还要进一步规范管理。
朱明春表示,要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风险防控工作。今年以来,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特别是政府基建投资、新开工项目不理想,对于下一步经济拉动作用存在一些隐忧。
朱明春强调,国家及时出台了一些政策,其中涉及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使用问题,这些文件既讲了灵活性和支持重点项目的要求,也讲了要更好地防控隐性债务,不能放松防范债务风险。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