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一块私募股权牌照售价已达100万 借壳机构盘算“冲规模”回本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6-27 17:23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发现,部分无审核异常且基金清退干净的私募股权牌照,其价格现已攀升至80万~100万元。

    而对实际买壳的一方来讲,多项费用的开支是个不小的数目。如何回本?有机构开始瞄准挂靠冲规模这一算盘。

    每经记者 任飞    每经编辑 肖芮冬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关注私募股权牌照流通行情时发现,目前的牌照价格已从去年底50万元左右上升至65万元,部分无审核异常且基金清退干净的牌照价格攀升至80万~100万元。与此同时,部分地区因牌照注册及变更申请监管趋严,买方不得不签订代持协议挂靠存续机构以消化资管委托。

    不过,市场上仍有一些机构通过“借壳”来打“规模造富”的算盘——投资人本金成为部分GP眼中的不二目标。在当前处罚成本较低的态势下,壳价成本似乎已在所谓的规模红利中变得不值一提。

    好壳难觅,最高百万

    赶上去年的私募股权寒潮期,小王(化名)手中又多了几张股权类私募牌照,由于帮客户赚钱拿提成的PE业务越来越不好做,像小王这样的中介收牌机构在今年囤了不少存货。

    但毕竟不是干皮包公司的主,小王还是希望对这些机构筛选一遍才与买方对接。她告诉记者,有些公司的项目实际上还没有退,后期容易发生权责纠纷;有些是产品没有按期披露导致有异常,但即便是此类壳资源,其目前市场售价也在65万人民币左右。

    “偏远一点的牌照是比较便宜的。”小王告诉记者,他收了一张西安的牌照,目前报价是65万元,但已经整改完毕,可还是无人问津,原因是机构人马想要买方签订代持协议,原高管并不想退出。

    这是怎么回事?记者发现,西安这家公司承揽的业务中,仍有部分项目没有退出,原机构也有近10人的团队照常上班。不过由于资金周转困难,想以高管代持的方式将牌照让渡出去。在此期间,原高管每月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代持费用,买方也需要同时为原班人马缴纳社保,而在经营业务和管理上,原班人马不做过问。

    这样的方式妥不妥?小王表示,这样有风险,尤其对卖方的风险较大。“如果发生经营意外,买方可能只是损失一个壳,但卖方则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那么,这样的方式多不多见呢?记者发现,在部分私募注册、牌照变更较为困难的地区,这样做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以广州市为例,去年开始,包括证券、股权类私募牌照的申请,已经变得困难。即便是做经营变更,申请机构也需要获得区金融主管部门的同意,但成功审批十分困难。有市场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当地没有正是发文暂停牌照申请和变更,但由于此前私募机构“爆雷”事件高企,部分PE/VC机构的风控把关漏洞百出,因此在审批上严控也是防止风险扩散的一种手段。

    除了广州有这样的情况,南京市目前也是类似暂停申请注册和变更。如此一来,买壳方如果急于发产品,就只能借壳。但如果选择此类标的,毋庸置疑需要签订代持协议。

    前述小王告诉记者,目前高管代持的话,市场行情每月需给予卖方高管每人每月3000~5000元,并帮卖方机构人员缴纳社保,这也只是日常开销,最大头在壳费,除了上述65万元的售价,对于风险较低且没有违规案底的牌照大约在80万~100万。

    挂靠后冲规模回本

    可见,以目前私募股权牌照的市场售价来看,已经出现了百万的售价。而对实际买壳的一方来讲,多项费用的开支的确是个不小的数目。如何回本是个问题,小王告诉记者,以目前参与挂靠的企业来看,多数是手上有项目的。

    “虽然募资冷清,但细分行业的投资还是很火的,有些地方产业资本特别热衷于抱团新零售和工业智能化投资,部分投资人干脆会从原先的机构撤资出来另起炉灶,交给他所信任的团队代为打理。”小王告诉记者,资源下沉的结果就是导致投资分散化在现阶段比较明显,因此很多“游击队”(有投资经验但无牌照的机构)也想借此机会吸引更多资金。

    当然,涉及税赋和经营的开支已经不小,对于LP投资但不希望参与投资管理以外费用开支的情况,不少“游击队”GP往往“爱恨交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与华南某法律界人士交流时获悉,这种情况其实在投资界很多领域都较为普遍,但时下最流行也是收效最快的就是做大规模,从中收取管理费来增厚家底。

    以目前大多数直投基金3~5年的投资期限来看,机构普遍会设定每年2.5%的管理费向LP收取。如果有产业基金跟进,规模瞬间增加到10亿以上并非难事。即便是小规模基金,以5亿常规规模计算,每年获取的管理费亦可达到1250万元;按照保守2亿规模计算,每年管理费也在500万元。

    法律界人士表示,在他接触过的案例中,不少GP认为,帮客户赚钱其实是一个变量很多的事情,最终能拿多少收益谁也不敢保证,达不到效果还会丢失资源。“因此,不少人看重本金规模效应下的增收模式大于主动管理,就是目前很多机构业绩难以改善的关键。”

    事实上,由于本金来源于高净值客户,因此在业务人员实际对接过程中也会发生诸多诱导销售,如承诺保本收益,或向不合格投资者进行募资等。本月21日,广东省证监局公告,对珠海横琴新区盛世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世股权)做出处罚,原因包括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个人募集资金,部分投资者投资金额不足100万;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最低收益;以及未落实投资者风险评估、未对私募基金进行风险评级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违约的具体机构是该公司募集设立的“广西百色柳银投资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基金2017年注册,系《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后成立的唯一一只基金。本次处罚对盛世股权给予警告,并处以三万元罚款;对涉事两名高管给予警告,均处以一万元罚款。

    不过在前述法律界人士看来,违约成本太低。“即便算入处罚成本,对一些想赚快钱的机构而言就不会把目标放在创造收益方面,而是盯住客户本金。”他表示,借壳来消化市场存量的资管需求无可厚非,但如果以此作为套取客户本金从中牟利就是另外一回事。对此,记者多次向盛世股权工商登记信息中的联系电话询问违规原因,但截至记者发稿,对方未接听电话。

    今年以来,涉及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违规查处已有多起,仅广东省证监局通报的案例就有3起。前述法律界人士指出,募资难和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严重压缩了机构赚快钱的套利空间,壳的出现反映出市场的优胜劣汰正在进行中,但私募股权未来仍将朝着市场份额头部化聚集,新生代中小机构理应在投研个性化及投资垂直化方面做“弯道超车”的准备,一味将规模造富效应奉为盈利是不科学的。 

    更多创投新闻,请关注外光锥创投(微信ID:waiguangzhui)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李士祥一审被控受贿8819余万,当庭表示认罪悔罪

    下一篇

    创投资本下沉县域经济 青睐技术“护城河”企业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