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多位医药行业人士后发现,近年来我国稳步推进医改进程,成效逐渐显现。但医改放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难题,各个国家都在探索中前行,而要一步步改善医保药物支出结构,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每经记者 刘晨光 陈星 每经编辑 徐斐
近日,有媒体报道部分抗癌药进入医保后,在医院买不到或报销不了。对此,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回应称,国家医保局已经明确要求各地不得以“费用总控”、“药占比”和医疗机构基本用药目录为由,影响谈判抗癌药的供应和合理用药需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多位医药行业人士后发现,近年来我国稳步推进医改进程,成效逐渐显现。随着一致性评价、两票制、“4+7”带量采购等政策落地,部分仿制药价格大幅下降;此外国家出台了相关文件加快药品审批,新药上市速度也大大加快。
高特佳执行合伙人王曙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国家医改在进行时,已经完成基本的顶层设计,在具体落实会有所调整,但方向不会变化”。
实际上,抗癌药进入医保已经是十分重要的趋势。2018年10月,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17种抗癌药成功纳入医保报销目录,涉及白血病、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等多个癌种,新进入医保的抗癌药价格与平均零售价相比,平均降幅达56.7%。这已经是近两年来又一轮进入医保的抗癌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7年7月,36种药品被纳入医保目录,其中就包括15种抗癌药。
今年以来,这种趋势更加明显。4月17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将优先考虑国家基本药物中的非医保品种、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
成都一位三甲医院的外科医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近年来几批次抗癌药进入医保后,这些药的用量有了明显提升。“原来这些药好多患者根本想都不敢想。”不过她也坦言,曾存在部分缺货、买不到的现象。
上述医生表示,根据当地的医保政策,如果医院没有药,可以凭处方去药店购买再报销,药店和医院的药品价格都是国家规定的,院内院外不存在价差。
据《广州日报》近日报道,治疗乳腺癌的赫赛汀,从2018年4月份开始,确实经历过“缺药”的情况。彼时赫赛汀刚刚被纳入医保,价格也从单支数万元降至7600元。不过这种现象并没有持续太久,赫赛汀缺货的情况在当年7月以后就逐渐缓解了,此后也没有发生过类似情况。“目前广州靶向药物的使用情况比较正常,医院的用量比这些药进医保前有明显增长,病人也能正常开到药。”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熊先军回应有媒体报道“抗癌药缺药”情况时表示,2018年底确实存在着抗癌药进不了医院或者报销不了的问题,且并不排除在各个地区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医疗机构和药店按照谈判价格采购17种抗癌药总量约为628万粒(片/支),采购总金额达到22.34亿元,与谈判前价格相比,节省了采购费用31.81亿元;累计报销人次达20.94万人次,报销金额达到10.58亿元。
虽然已经有三十多种抗癌药被纳入国家医保,但在具体执行进度方面各地区或有所区别。
王曙光认为,有些个别地方或许还没有完全落实。“2019年全国各个地方医保收入要汇总到医保总局。部分地方医院为了盈利,以前会制定一些土政策,比如病人不在我这里住院就不给开药,这些情况会得到纠正,不符合医保政策的情况不会保留。”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抗癌药被纳入医保后价格大幅降低,背后是近年来我国药物审批速度不断加快。2016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缩短了企业排队等待审批的时间和整体注册周期,为药品顺利上市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外,2017年10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调整进口药品注册管理有关事项的决定》,进一步优化了进口药品进入国内的注册和审核流程;而自2018年5月1日起,我国将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关税降至零。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管理司司长王平不久前表示,2018年我国批准48种新药上市,且审评时间节省了12个月,审评更贴近需求。
通过采访一些癌症患者和家属,《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暂时存在纳入医保的抗癌药报销一时未拓展到更多适应症等现实情况。“都是抗血管生成相对广谱功能的抗肿瘤药物,但是只有指定瘤种可以报销。”来自湖南的罗芳(化名)对记者表示。虽然目前已经有一款黑色素瘤靶向药维莫非尼被纳入医保,但该药物只能治疗确定的BRAF V600突变阳性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覆盖群体并不算多。
此外,罗芳告诉记者,她母亲患黑色素瘤之后,曾经去过北京某三甲医院治疗,但由于医保办理手续、办理时间等问题,最后没有选择走医保报销程序。实际上,这也反映出目前异地报销或存在一定阻碍。王曙光认为,异地难报销只是暂时的现象,医保报销系统正在一体化,未来都会逐步打通。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正在稳步向前。2017年6月19日,我国正式加入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标志着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制药企业和研发机构将与国际接轨,能有效提高国内制药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如今医改已初见成效,众多抗癌药和罕见病用药加速审批上市,部分仿制药价格降幅明显,包括一致性评价、两票制、“4+7”带量采购等政策密集出台。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药品主要趋向集采,国家鼓励医生大量使用集采范围内的医药产品,药品价格与数量有关,通过统一采购从而降低药价是必然趋势。
在王曙光看来,国家医改已经完成基本的顶层设计,在落实时可以相应调整节奏和具体措施,但是方向不会变。目前可能会暂时出现部分抗癌药缺药现象,“相关部门已经在进行调整,国家医改是有条不紊一步一步向前走”。
医保改革是医改的重点之一,国家医保局副局长、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金甫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目前医疗消费中30%是过度医疗的浪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为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工作,国家DRG付费国家试点工作组根据前期各省(区、市)申报参加DRG付费国家试点的情况,确定了30个城市作为DRG付费国家试点城市。
王曙光告诉记者,按病种收费,药品只是整个治病过程中的一部分,过去曾有部分医保被浪费。在他看来,此举有利于实现“药占比”继续下降、辅助药物价格继续下降,有利于进一步回归医疗本质。
实际上,除了抗癌药进入医保,商业医疗保险也将有所发展,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需求。“我国的商业医保尚处于探索期,目前国内大部分健康险处于亏损状态,因为商业医保的设计和实施尚需过程,但未来商业医疗险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王曙光说道。
在史立臣看来,对于解决抗癌药药价高的途径,药企赠药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较长时期内关键还在于国家医保,“商业保险比较难,在医药医疗层面的商业保险体系还没有发育起来,没有发育成熟时很难承受巨大的风险考验”。史立臣认为,医改放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难题,各个国家都在探索中前行,而要一步步改善医保药物支出结构,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