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总工程师陈奇伟:司法是区块链最具有现实基础和长远意义的应用领域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6-14 20:34

    6月14日下午,由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主办的《区块链司法存证应用白皮书》发布会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召开。据了解,该白皮书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共同编写,旨在剖析区块链司法存证概念,探讨司法存证应用需求与实现路径。

    每经记者 刘永生    每经编辑 卢九安    

    图片来源:摄图网

    6月14日下午,由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主办的《区块链司法存证应用白皮书》发布会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召开。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地方高级法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领导联合发布了《区块链司法存证应用白皮书》。据了解,《区块链司法存证应用白皮书》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共同编写,旨在剖析区块链司法存证概念,探讨司法存证应用需求与实现路径。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总工程师陈奇伟  每经记者 刘永生 摄

    在本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总工程师陈奇伟说,就区块链本身来讲,其是为解决数字时代的信任问题。关于司法领域的信任问题,陈奇伟说,首先,法官本身的操作,包括执行、冻结、发布名单等,都属于高风险,天然有信任的要求在里面。其次是高信用度信息。法院发布的信息,怎么样证明这是事实。我们评估的事实,怎么样和我们所宣传和表达的是一致的,这里面也有信任的关系。第三是高可靠的数据。数字时代,包括电子化诉讼、电子化送达、质证、评审等,很多都是在线的。司法本身讲究证据,这些电子证据,包括流程信息,怎么做到无风险,这也是一个信任问题。“我们也是基于以上三类问题,在做一些区块链应用尝试性工作”。

    陈奇伟讲,不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很多领域已经全面开花,区块链还处于初步的阶段。区块链本身是解决信任问题,但信任的“信任”问题怎么解决?区块链需要在发展中解决这些问题。司法,是区块链最具有现实基础和长远意义的应用领域。

    在本次会议上,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处长曹红星说,现在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区块链也是在这个时代应运而生。打官司其实就是打证据,现在证据的大量有机形态是电子证据,尤其是在互联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领域。在这样情况下,如何保证电子证据的真实可靠、相互关联、相互印证,人们对区块链有很高的期待。正是由于区块链技术本身的不可篡改,契合了电子证据本身的特性。区块链对电子数据的安全防护、防篡改,以及对数据操作的审计留痕,为司法审查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央行增加3000亿再贴现和常备借贷便利额度 支持中小银行流动性

    下一篇

    一周投融资亮点:男性“后悔药”获资本加持、电竞赛道风继续吹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