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璟制药是第一家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进行科创板申报的公司。第五套标准对企业的营收、净利润等指标没有要求,但是对估值要求最高。
每经记者 张潇尹 每经编辑 文多
6月10日,上交所受理苏州泽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泽璟制药)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这是自3月22日开始受理科创板申报以来,第一家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进行申报的公司。
根据规则,企业申请科创板首发至少要符合五套上市标准中的一项,泽璟制药在其招股书的重大事项提示中提到,公司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
相比其它标准,第五套标准对企业的营收、净利润等指标没有要求。对此,中信建投证券投资银行部总监韩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表示,预计未来申请科创板上市的未盈利企业将逐渐增多,“但这不是常态,也不能代表主流,我认为(这类企业)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行业和芯片行业。”
招股书(申报稿)显示,泽璟制药是一家专注于肿瘤、出血及血液疾病、肝胆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的创新驱动型新药研发企业。公司拥有精准小分子药物、复杂重组蛋白新药研发及产业化平台,产品管线覆盖肝癌、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鼻咽癌、骨髓增殖性疾病等多种癌症和血液肿瘤以及出血、肝胆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泽璟制药目前正在开发11个创新药物,在研产品尚未产生销售收入,这是其选取第五套上市标准的原因(其他标准详情见文末图)。
招股书(申报稿)显示,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1~3月,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负1.28亿元、负1.46亿元、负4.40亿元和负1.70亿元,扣非后分别为负6670.63万元、负1.67亿元、负1.51亿元和负4518.67万元。
图片来源:招股书(申报稿)截图
目前尚无营收的泽璟制药主要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以满足资金需求。2016年至今,公司历经多次增资和股权转让,包括引入民生人寿、深创投、昆山红土、中小企业基金等进行增资。公司在招股书中写道,公司已连续多轮获得多家有医药行业投资经验的机构投资者投资,截至报告期末最近一次投资后的估值约为47.5亿元。
截至目前,公司前五大股东为盛泽林、宁波泽奥、陆惠萍、盛泽琪和盈富泰克。其中盛泽林持有泽璟制药约27.58%的股份,盛泽林和陆惠萍共同控制公司合计约46.85%的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此外,宁波泽奥为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占股比约为9.17%,而持股比例约为5.81%的盈富泰克,是一家主要从事股权投资的公司,背后股东包括广州无线电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彩虹集团、海信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显示,科创板上市的第五套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然而,在泽璟制药之前,并无科创板受理企业选择这一标准。
毕竟,如果出现询价后预计市值不能满足上市标准的情况,则会中止发行,因此出于谨慎性考虑,企业与保荐机构往往倾向于选择市值要求最低的第一套标准。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近九成科创板受理企业选择了第一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
韩勇认为,第五套标准中的40亿元的估值门槛无疑对企业的融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未盈利企业来说,达到40亿估值确实不容易。但这也体现了制度设计的初衷,如果一个企业未能盈利,但其表现出来的产品竞争力、科技创新性、市场前景预期等因素,经过稳妥地估值之后仍能够达到40亿元以上的话,那么企业即使没有融资也可以,我们认为市场对这类企业有足够的包容度。”
韩勇进一步表示:“泽璟制药虽未盈利,但企业储备的药品品种较多,市场对其预期良好,包括企业前期也获得多次融资,如果这类企业最终得以上市,我认为这或许将代表着科创板对于亏损企业上市的整体标准。”
泽璟制药招股书显示,公司拥有多样化的产品管线,目前正在开发11个创新药物,其中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泽普生®)、重组人凝血酶(泽普凝®)及盐酸杰克替尼片(泽普平®)的多种适应症已分别处于I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不过,公司同样提示称,公司无法盈利,将造成公司现金流紧张,对公司资金状况、业务拓展、人才引进、团队稳定、研发投入、市场拓展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预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公司短期内无法现金分红,将对股东的投资收益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PDF文件截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