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兰州大学培养19名院士仅留住1人 中央发话:发达地区不得片面高薪从中西部挖人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6-13 01:28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旭 赵云    

    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些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的一流高校,曾经培养出了大量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才,也诞生了一大批处于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

    不过近年来,比起学术研究和科研进展,让这些学校更受媒体和公众关注的却是实实在在的人才流失问题。

    以传统西部强校——兰州大学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该校已经先后“流失”了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至于有另一所西部著名高校校长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在兰州大学流失的高水平人才,完全可以再办一所同样水平的大学!

    如何走出西部高校人才流失的“怪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6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对外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中,就对类似问题专门明确——

    “支持中西部地区稳定人才队伍,发达地区不得片面通过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特别是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挖人才。”

    培养19名院士仅一人留校

    中西部地区高校人才流失究竟有多严重?记者注意到,此前由各方披露出一系列数据,直观反映了这些高校长期以来人才大量出走的“失血”状态。

    以上文提到的兰州大学为例,据统计,仅在2000年到2004年的几年间,该校共流失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就有近40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科带头人。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薛德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回忆称,2006年,当他接手院长一职时,“整个物理学院几乎都空了”,连给学生上课都成问题,剩下的几名老师排满了课程,得“连轴转”才勉强能完成教学任务。

    与此同时,其他位于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在人才流失浪潮中也无法“幸免”。位于陕西杨凌的农科强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2000年至2003年间共调出125人,连当时仅有的1名“长江学者”也离开了;哪怕是位于中部大城市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也曾在5年间被挖走各层次人才40余人,包括“杰青”等高层次人才。

    这些流失的人才最后究竟去了什么地方?对此,兰州大学原校长李发伸曾在一个公开场合表示,有一所著名大学的人事处处长到兰州大学考察,这位处长明确告诉他:“听说兰大有一些不错的科研人才,我们这次就是来选人的。”

    记者也注意到,从这些中西部高校的高层次人才流向来看,绝大部分最终都被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高校“收入囊中”。

    例如,兰州大学流失的曾在该校任教的6位两院院士,全部流向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等沿海地区顶级高校。而在兰州大学培养出的19名两院院士(不含只在校工作过的教师)中,目前仅有1人仍留在该校任教。绝大部分已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东部地区高校开展科研工作。

    1000万经费加500万补助抢人

    中西部高校人才之所以集体流向东部高校,高薪、优厚待遇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记者注意到,且不要说是一流高校,即便是东部地区并不那么有名的高校,都能砸下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来吸引人才,而这往往是中西部高校所望尘莫及的。

    例如,既不是“985”也不是“211”高校的浙江工业大学曾在2017年发布消息称,学校共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150名高层次人才,符合条件的人才,除了70万元以上的年薪,还可以享受300万~500万元的购房安置费。

    同样没有被纳入“211”和“985”行列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早在2013年就宣布,对于院士级别的人才,可拿到的平台建设经费及科研启动费高达1000万元以上,住房安置或购房补助500万元以上,年薪300万~500万元。

    与此形成明显对比的是,同时进入“211”“985”名单的陕西省工科强校——西北工业大学,目前在该校网站上给出的引进杰出领军人才(有正高级职称、入选“千人计划”等人才计划)待遇,为年薪80万~100万元(税前)+绩效奖励,并提供不低于50万元(免税)的安家费。

    此外,沿海地区高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还可以获得当地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而这往往也是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难以做到的。例如,今年6月,大连市出台了《大连市人才住房保障实施细则》,旨在解决高层次人才等人群的住房保障问题,其中规定: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采取发放安家费方式,最高标准为500万元。

    在花大力气引进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人才后,不少原本水平一般的东部沿海地区高校在科研水平和排名方面的确上了一个台阶。例如,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多个东北和西部重点高校引进大量特聘教授的佛山科技学院,在一份大学排行榜中,仅用两年时间,就上升了126位。

    但与此同时,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高校排名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如西北工业大学在一份大学排行榜中,就从2010年的全国第28位,下滑至31位。这明显不利于国家科研布局和人才培养的均衡发展。

    国家推人才向中西部流动

    对于中西部地区高校科研人才外流的局面,有关部门一直高度关注。除此次中办、国办发布的文件明确提出“不得片面通过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外,此前教育主管部门也曾多次明确支持中西部地区稳定人才队伍。

    例如,2017年1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明确:坚持正确的人才流动导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继续加大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西部、东北地区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倾斜力度。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

    同年7月发布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快直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明确,坚持正确的人才流动导向,在薪酬、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引导高层次人才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流动。不鼓励东部地区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支持东部地区高校向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输出人才,帮助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输血”“造血”。

    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中西部地区高校的人才流失,有其历史原因。对于中西部高校来说,除了政策支持外,用“修炼内功”提高待遇的方式,对于留住或吸引人才也非常重要。记者也注意到,近年来,中西部高校对人才引进的确下了大工夫,人才的待遇也有了明显提高。

    例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网上的招聘信息显示,引进人才在国家提供200万~300万科研经费的基础上,学校1:1配套科研经费;年收入可达到70万元以上。

    而兰州大学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刚刚发布的招聘信息则明确,对于引进教授,学校按照国家关于教育部直属高校工资标准发放工资,提供校内津贴、50万~300万元科研经费、50万~90万元住房补贴和安家费,以及周转公寓。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城市保险实力榜成都排名第五 前4月456.8亿保费领跑新一线城市

    下一篇

    民丰特纸挂牌36套房源 预计收益1386万超去年净利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