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开大前门!专项债券可作重大项目资本金 符合条件的项目允许进行市场化融资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6-10 22:56

    通知从合理明确融资标准、严格项目资本金条件、确保落实偿债责任、保障项目融资与偿债能力相匹配、强化跟踪评估监督等五个方面,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在用改革的办法“开大前门”的同时,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每经记者 张钟尹    每经编辑 陈星    

    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可以将专项债券作为资本金了。

    6月10日,《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发布。通知明确,“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主要是指国家重点支持的铁路、国家高速公路和支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的地方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

    那么,符合哪些标准可以向金融机构进行市场化融资?

    通知指出,主要包括收益兼有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且偿还专项债券本息后仍有剩余专项收入的重大项目。

    相关负责人表示,通知从合理明确融资标准、严格项目资本金条件、确保落实偿债责任、保障项目融资与偿债能力相匹配、强化跟踪评估监督等五个方面,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在用改革的办法“开大前门”的同时,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数据来源:wind

    明确金融支持专项债券项目标准

    通知提出,合理明确金融支持专项债券项目标准。发挥专项债券带动作用和金融机构市场化融资优势,依法合规推进专项债券支持的重大项目建设。

    对没有收益的重大项目,通过统筹财政预算资金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予以支持。对有一定收益且收益全部属于政府性基金收入的重大项目,由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融资。

    符合哪些标准可以进行市场化融资?通知指出,收益兼有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且偿还专项债券本息后仍有剩余专项收入的重大项目,可以由有关企业法人项目单位根据剩余专项收入情况向金融机构市场化融资。

    但是,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收益中不含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或偿还专项债券本息后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没有剩余的重大项目,不得向金融机构市场化融资,防止形成新增隐性债务。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进行市场化融资的项目有明确界限,文件的出台没有放松对债务的防控,而是让债券支持经济更加清晰,避免可能存在部分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担心问责而不作为的情况。并且也没有放松对新增隐性债务的遏制。

    此外,通知明确,对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支持专项债券项目配套融资,以及依法合规支持已纳入国家和省市县级政府及部门印发的“十三五”规划并按规定权限完成审批或核准程序的项目,发展改革部门牵头提出的其他补短板重大项目,凡偿债资金来源为经营性收入、不新增隐性债务的,不认定为隐性债务问责情形。对金融机构支持存量隐性债务中的必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且不新增隐性债务的,也不认定为隐性债务问责情形。

    专项债券可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

    通知明确,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这被业内专家视为一个较大的变化。

    符合条件的有以下几类项目:主要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铁路、国家高速公路和支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的地方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在评估项目收益偿还专项债券本息后专项收入具备融资条件的,允许将部分专项债券作为一定比例的项目资本金,但不得超越项目收益实际水平过度融资。

    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严设定政策条件,严禁利用专项债券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政策层层放大杠杆。允许将部分专项债券资金作为一定比例的项目资本金应当同时具备三项条件:第一,应当是专项债券支持、符合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具有较大示范带动效应的重大项目;第二,涉及领域主要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铁路、国家高速公路和支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地方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第三,评估项目收益除偿还专项债券本息后,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具备向金融机构市场化融资条件的项目。 

    通知强调,地方政府要按照一一对应原则,将专项债券严格落实到实体政府投资项目,不得将专项债券作为政府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股权基金的资金来源,不得通过设立壳公司、多级子公司等中间环节注资,避免层层嵌套、层层放大杠杆。

    赵全厚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次通知区分不同类型、情况,金融配合项目融资界限更明确。专项债券可以作为项目资本金,解决了很多重大项目建设缺乏资本金的问题,同时设定了具体条件,严格限定了专项债券用途,确保重大项目的资金保障,资源向这些方面集中。

    国泰君安交易投资委员会首席研究员周文渊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文件有积极的信号意义,资本金不足是目前地方政府投资面临的一个问题,此次明确专项债券可以作为资本金,有助于重大项目的发展。当前政府投资增速较低,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担心后续问责,这次文件明确融资范围,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体现。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大学毕业生去哪了?调查显示:过半去民企 两成考研

    下一篇

    十二年前人民日报刊载易纲的一篇思考文章:什么是创新之本(全文)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