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责清单主要规范的是国资委自身的定位,明确的是国资委有哪些权力、权力不到位要承担哪些责任。而授权放权清单规范的是国资委和其下属企业的关系。国资委要对下属企业、出资企业放什么权,由这份清单规范。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星
160家国有企业参与第四批混改试点、《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对外公开……近期,国企改革领域可谓“好戏连台”,改革步伐明显加快。
6月5日,又一重要举措面世。
当天,国资委发布《国务院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19年版)》(以下简称“授权放权清单”),重点选取了5大类、35项授权放权事项,包括规划投资与主业管理(8项);产权管理(12项);选人用人(2项);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工资总额管理与中长期激励(10项);重大财务事项管理(3项)等。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认为,此举将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与管住管好国有资本有机结合,最大程度调动和激发企业的积极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观察发现,这份授权放权清单中,对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焦点领域,均提出了大量针对性的授权放权措施。
图片来源:国资委网站
为何国资委要专门制定一份授权放权清单?记者注意到,4月份发布的《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曾提出,要实行清单管理。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将延伸到子企业的管理事项原则上归位于一级企业,原则上不干预企业经理层和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
此次公布的授权放权清单又和此前已运行一段时间的《国务院国资委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试行)》(以下简称“权责清单”)有何不同?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丽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称,权责清单主要规范的是国资委自身的定位,明确的是国资委有哪些权力、权力不到位要承担哪些责任。而授权放权清单规范的是国资委和其下属企业的关系。国资委要对下属企业、出资企业放什么权,由这份清单规范。
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授权放权清单中的事项统称为授权放权事项,其中,授权事项是将权责清单中的出资人权利授予企业董事会或企业集团行使,事项前加上“授权”的表述。这些权利仍属于出资人的权利,出资人对其可授可收、动态调整。
而放权事项是将应由企业依法自主决策的事项、延伸到子企业的事项,下放或归位于企业,事项前加上“支持”的表述或直接对事项进行阐述。放权事项是出资人下放或取消的权利,不列入权责清单。为使文件之间更好地衔接,权责清单将做出相应调整。
此次发布的授权放权清单,又将给央企和国企改革试点企业带来哪些变化?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授权放权清单中提出的多项措施,有力提升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灵活性和应对能力。
例如,在开展股权激励方面,授权放权清单明确,支持中央企业在符合条件的所属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股权激励,股权激励的实际收益水平,不与员工个人薪酬总水平挂钩,不纳入本单位工资总额基数。
而对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两类公司”)试点企业的主业方面,按照授权放权清单给出的方向,也将变得更为灵活。
授权放权清单指出,授权董事会按照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决策适度开展与主业紧密相关的商业模式创新业务,国资委对其视同主业投资管理。
对“两类公司”的主业拓展,授权放权清单还授权董事会在已批准的主业范围以外,根据落实国家战略需要、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方向、中央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企业五年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提出拟培育发展的1~3个新业务领域,报国资委同意后,视同主业管理。待发展成熟后,可向国资委申请将其调整为主业。
为何授权放权清单重点关注“两类公司”的主业调整问题?周丽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两类公司”特别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已经明确要承担产业集聚、产业规划等任务。此次“两类公司”在主业调整和多元产业规划方面获得一定授权放权,为其推动产业集聚和整合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对于具体授权放权事项,事先广泛听取了企业意见,确保授权放权清单能够直接回应企业的诉求,增强企业的获得感,进一步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