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市场继续在低位弱势震荡,沪指年线关口也正在面临严峻的考验。达哥认为,接下来的行情,最艰巨的任务,还是沪指年线的保卫战,现在距离年线只有很小的空间,稍有闪失就可能跌破,关键时刻已经来临。
来源:道达号(微信号:daoda1997)
本周,A股市场继续在低位弱势震荡,指数波动幅度不大,但却反复试探调整的底线,而沪指年线关口也正在面临严峻的考验。
周五,虽然沪指没有继续下跌,但表现依旧疲弱,在一度反弹近20点的情况下,最终只上涨了0.47点,以2853点报收,沪市仅成交1627亿元,创出近三个多月以来的地量。微信搜索“道达号”微信公众号并关注,每天及时阅读达哥的投资手记。
应该说,行情调整到现在,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那么多头到底能否抗住空头的打压,反弹行情是否能够期待一下?今天,道达与牛博士就此展开对话。
牛博士:达哥,你好。上周日,你曾经说沪指要考验年线了。本周,沪指最低跌到2838.45点,距离年线只有20多点的距离。你对本周的市场表现怎么看?
道达:上周五(5月17日),市场突然出现大跌,确实对本周行情带来较大的打击。周一沪指再次探底2838点之后,虽然出现了小幅的反弹。但是无奈人气太过低迷,根本看不到场外资金抄底的迹象,再加上港资持续不断较大规模的流出,所以到了本周五,市场依然无法摆脱低位弱势震荡的格局。
应该说,到了现在这个局面,整个市场各类参与者的神经都绷紧了,都怕再有任何闪失。一旦沪指跌破年线,破位继续向下,2月份的跳空缺口被补掉的话,那么大家对于未来几个月的预期将降低,而最近两周多头做出的抵抗,也基本上就白费了。
牛博士:沪指已经连续下跌了5周,现在始终看不到转强的迹象,你觉得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道达:原因有很多,近期我们在文章中都提到过,比如中美经贸关系比较紧张,不断有中国高科技企业受到来自外部的压力。离岸人民币汇率的压力也依然存在,而港资不断净流出A股等,都是造成市场低迷的原因。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因素在出现,比如银行系理财子公司的获批开业,比如A股纳入MSCI的扩容,还有周末A股被纳入富时罗素指数,也都是有利于市场反弹的。
不过,正是由于市场情绪趋于极度谨慎之中,使得这些利好因素被完全忽视了。微信搜索“道达号”微信公众号并关注,每天及时阅读达哥的投资手记。
牛博士:接下来的行情你怎么看,周五多方似乎有些蠢蠢欲动,下周可以期待一下反弹吗?
道达:确实,周五早盘,市场一度反弹,很多前期热门的板块个股都在走强,比如白酒、新能源汽车、氢能源,还有银行股也在反弹。这说明,市场跌到现在的份上,多头可能也想要做点事。
但是到了下午,由于成交量严重缺乏,全天沪市仅成交1600多亿元,这是近三个多月以来的地量,这种状态,又怎么可能掀起多大的波澜?
对于下周的行情,当然还是可以期待一下反弹。一方面,A股成功“入富”算是一个利好消息。虽然对股市的短期涨跌不一定管用,但利好效应也是一个逐渐叠加的过程。
另外,离岸人民币汇率开始转强的趋势出现了,5月17日一度达到6.949,但到周五已经升至6.91附近,这也是一个不错的信号。
但要说接下来的行情,我觉得最艰巨的任务,还是沪指年线的保卫战,现在距离年线只有很小的空间,稍有闪失就可能跌破,关键时刻已经来临。
牛博士:达哥反复强调年线的重要性,但是如果真的跌破了,怎么办?
道达:当然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这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
如果真的跌破了,那就还有最后一道防线,即今年2月25日的跳空缺口(2804.23点~2838.39点),现在只是略微回补了0.01点。而这道防线,是当时用了单日万亿成交额堆出来的关口,这比年线更加不容有失。微信搜索“道达号”微信公众号并关注,每天及时阅读达哥的投资手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市场走势,和2017年4月11日之后的行情有些相似。虽然市场所处环境并不相同,但大盘表现比较类似。
当时,沪指从高点3290点附近开始调整,到5月初跌破了年线。而随后的几周,多空双方围绕年线展开了殊死搏斗,几上几下,最终在6月7日再度成功收复年线,随后市场强势行情持续到2018年1月底,行情才见顶,这也再次显示出了年线的重要性。
当时之所以能够赢得年线保卫战,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代表蓝筹白马股的上证50指数走出了结构性牛市行情。再看现在,上证50指数距离年线也比较远,这也可能成为未来市场的一个稳定因素。
沪深300指数仓位参考
日期:2019年5月26日
今日仓位:六成
明日仓位计划:六成
一、本仓位是结合趋势研究,设置的非实盘仓位参考,不作为买卖依据,请注意投资风险。
二、本仓位跟踪标的为沪深300指数,以实现对指数量化跟踪,避免持仓个股差异影响效果。
(张道达)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手记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道达号”微信公众号,快速阅读道达投资手记专栏。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