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19上半年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报告》:中国经济主要矛盾在内部 仍须以改革和开放为主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5-26 12:03

    中国经济同时面对内、外两方面的压力,但主要矛盾还是在内部,解决内部结构性、导向性的问题是抵御外部风险冲击的最有效手段,中长期的经济政策仍必须以改革和开放作为主线,例如:进一步确立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构建竞争中性的营商环境等。

    每经记者 胡杨    每经编辑 易启江    

    5月25日,在主题为“金融供给侧改革与开放”的2019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由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研究中心出版的《2019上半年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报告——政策转向与经济复苏》(以下简称《报告》)重磅发布。

    发布期间,多名经济金融领域的知名学者深入探讨了2018年下半年以来的政策转向和经济复苏,从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角度提出了中国经济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改革,以高质量发展抵御外部冲击的可行路径。

    宏观层面系统性金融风险近期显著下降

    据《报告》发布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紫光讲席教授周皓介绍,借鉴世界主要央行与学术界所使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最新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宏观层面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较2018年水平大幅下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具体来说,2018年年中以来的政策转向是近期宏观经济企稳、风险指标下降的主要原因,民营企业融资等问题得到部分缓解,对减税降费和科创板的预期提振了市场信心。

    而另一方面,微观层面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则仍然高企,经济周期的滞后效应以及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负担可能使银行业不良贷款较快显现,构成经济复苏中的潜在风险。

    因此,《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同时面对内、外两方面的压力,但主要矛盾还是在内部,解决内部结构性、导向性的问题是抵御外部风险冲击的最有效手段,中长期的经济政策仍必须以改革和开放作为主线,例如:进一步确立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构建竞争中性的营商环境等。同时,应以中短期的宏观周期性宽松政策稳定国内经济走势、对冲外部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为正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的改革和开放赢得足够的时间窗口。

    专家:防范金融风险和金融改革必须与实体经济改革同步配套

    德意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在点评《报告》时表示,最近召开的全球投资者大会上,多数投资者认为中国整体负债率已趋于平稳,这与《报告》中宏观层面系统性金融风险处于低位的判断吻合,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他认为,中国经济企稳得益于政策的及时性、有效性,未来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在开放服务业市场,特别是教育业和医疗行业。

    至于《报告》所使用的风险指标在及时性和前瞻性上的优势,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也予以充分肯定。他分析指出,尽管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有所下调,但是应收账款的周期明显推长,这导致了民营企业不必要的资金需求。“数据显示,2018年,应收账款超长期逾期金额占全年营业额比例超过10%的企业超过了总体企业样本的20%。”

    与此同时,朱海斌提示称,民营企业在银行进行抵押担保时,难以进行合适的信用风险评估,导致了近期严重的信用风险暴露。对此,他建议:风险定价是政策的核心环节,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定价机制;防范金融风险和金融改革必须要与实体经济改革同步配套。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南阳市发改委:政府投40亿“不存在”

    下一篇

    日媒称日本工业机器人订单额预期下降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