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25日凌晨,富时罗素(FTSE Russell)宣布,将A股纳入其全球指数,这次变动将于2019年6月21日收盘后正式生效,而据其名单显示,共有1097只A股入选。“入摩”将在5月28日生效,而“入富”将在6月21日生效,这也意味着从这个月底开始,A股市场或将陆续迎来将近2000亿人民币增量资金。
每经记者 杨建 每经编辑 吴永久
近期随着A股市场不断调整,部分个股已经回到今年的起涨点了,这是否又到了抄底的时候?近期外资私募巨头备案产品也在加快。在5月14日清晨,MSCI宣布,将指数里的中国大盘A股纳入因子从5%提高至10%。北京时间5月25日凌晨,富时罗素宣布,将A股纳入其全球指数,这次变动将于2019年6月21日收盘后正式生效,而据其名单显示,共有1097只A股入选。对此有私募人士指出,经过前期的市场调整,不少个股已经回到了前期的起涨点,此时外资抄底意味浓厚。
近期随着A股市场不断调整,部分个股已经回到今年的起涨点了,这是否又到了抄底的时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注意到,而在不少投资者观望、处于迷茫的时候,外资私募却悄然加快了布局的步伐,在2018年6月备案首只中国私募基金——施罗德中国智汇一号私募基金之后,时隔一年,施罗德投资在5月17日就一次性备案了3只私募产品,包含股票优选、宏观债券、信用债券多个策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布局力度。
而在北京时间5月25日凌晨,富时罗素宣布,将A股纳入其全球指数,这次变动将于2019年6月21日收盘后正式生效,而据其名单显示,共有1097只A股入选,其中包括292只大盘股、422只中盘股、376只小盘股以及7只微盘股。对比富时罗素3月18日公布的一份观察名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最新的纳入名单中,剔除了 ST康美、紫光国微、云南白药等3只个股,新增长江润发、中原环保、新宝股份等12只个股。
根据计划,A股纳入将分三步走:2019年6月纳入20%,2019年9月纳入40%,2020年3月纳入40%,涵盖大、中、小股票。第一阶段结束后,预计中国A股将占富时新兴市场指数(FTSE Emerging Index)总额的约5.5%,代表管理下100亿美元资产的初始净被动流入。在富时全球全指指数(FTSE Global All Cap)中,中国A股预计将有0.57%的权重。而据东兴证券测算,A股此次纳入富时罗素指数累计预计带来120亿左右美元的外资增量。
实际上早去年9月27日,富时罗素宣布,从今年6月开始将A股纳入次级新兴市场。根据富时罗素公布的计划,A股纳入将分三步走:2019年6月纳入20%,2019年9月纳入40%,2020年3月纳入40%。去年的文件显示,富时纳入A股全面覆盖大、中、小盘股票,共计1249只。但此次纳入的A股为1097只,减少了152只。富时罗素表示,中国A股未来在富时罗素指数的权重,将取决于这个市场的持续发展,最终的目标是让所有的中国A股都包括在内,而不仅仅是那些北上通道资金可以购买名单中的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5月14日清晨,明晟公司(MSCI)宣布,将指数里的中国大盘A股纳入因子从5%提高至10%,并于5月28日生效。东兴证券研报认为,在短期外资流入主要受到纳入MSCI指数和富时罗素指数影响,大约会带来1000亿美元的外资增量。A股被纳入MSCI将累计带动881.2亿左右美元的外资增量。A股被纳入富时罗素指数累计预计带来120亿左右美元的外资增量。
而据中信建投证券研报显示,按照方案,“入摩”将在5月28日生效,而“入富”将在6月21日生效,这也意味着从这个月底开始,A股市场或将陆续迎来将近2000亿人民币增量资金。海通证券策略分析师荀玉根预计,A股被纳入富时罗素指标体系后短期有望带来千亿人民币增量资金,待全部纳入后,增量资金达万亿。
摩根士丹利更是预计,2019年A股的外资流入量将达700亿~1250亿美元。未来十年,预计每年都会有约1000亿~2200亿美元的外资流入。截至2018年底,外资持股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比例大约为7%。长期看,外资未来在A股中的份额有可能会提升到40%至50%。对此马里亚纳基金合伙人劳绍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测算,目前大盘的整体PE处于中低位。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今年一季度的上涨只是估值的反弹,现在股票整体估值偏低,沪指跌入到2600点至2800点的区间后可以不断地买入。另外,保险资金和MSCI等外资也会伺机而入。
另外也有私募分析人士认为,4月底至今,因外部因素干扰再起,市场持续调整,个股下跌幅度较大,甚至有的达40%~50%,市场人气急速回落,在此我们认为,虽然短期调整较多,但并不改变市场长期走牛的基础,从目前全球股市的估值来看,A股市场的估值相对较低。可以说,在全球主要市场当中,估值水平与美股市相比,近年沪深300的市盈率水平一直低于标普,更低于近期刷屏的印度股市,外资的介入有望改变这种格局。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