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大湾区大学新动向,广深“出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5-24 21:01

    东莞以“黑马”之姿入围,似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每经记者 朱玫洁    每经编辑 刘艳美    

    东莞 图片来源:摄图网

    传闻已久的大湾区大学,终于传来最新消息。

    5月19日,在广州举行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上,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向媒体披露:“不久前,国家已经初步同意,在东莞滨海湾新区设立一所高质量、高水平的大湾区大学,目前相关筹设工作正在抓紧推进。

    在此之前,建设一所“大湾区大学”,可谓“千呼万唤”——

    2018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就建议,“创建湾区联合大学”;

    一年后,也是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亦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湾区大学”;

    今年2月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此前,关于大湾区大学将落子广州还是深圳,曾引发诸多猜测与讨论。现在来看,东莞以“黑马”之姿入围,似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东莞滨海湾新区 图片来源:东莞市政府官网

    香港和深圳的尴尬

    科技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主题。此前,大湾区多位高校校长都表达过“城市因大学而盛”、“大湾区发展,教育需先行”等观念。

    就全球100强大学数量而言,根据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粤港澳大湾区在世界四大湾区中居于前列:旧金山湾区9所、粤港澳大湾区5所,纽约湾区3所,东京湾区2所。不过,我们相对地广人多,并且名校在大湾区内部分布并不均匀。实际上,粤港澳大湾区这5所名校均在香港。

    而高新科技产业聚集地——深圳,则是出了名的“高校洼地”。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目前,北上广普通高等院校分别为92所、64所及83所。而深圳尽管近年大力引进名校异地办学,但至今仍只有13所高校。

    差距不仅体现在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对于深圳高教实力,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直言,“深圳没有一流大学”。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也表示,“用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来衡量,深圳还不及格”。

    总体看,依托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深圳高校在应用研究和产业化上较强,但基础研究实力薄弱。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长余凌曲告诉城叔,深圳一些企业研发已进入科技“无人区”,急需更强力基础研究支撑。5月21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也急切地表示:“芯片光砸钱不行,要砸数学家、物理学家等。”

    反观香港,其高教特点是基础研究强势,但产业化偏弱。

    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等机构共同发布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GII)》(下称《报告》)显示,香港排名第14位。而从其投入和产出(备注:GII总得分是投入和产出次级指数得分的简单平均数)来看,香港创新投入次级指数排名第8位,而创新产出次级指数则仅列第21位。也就是说,产出表现不佳,大大拖了香港后腿。

    前香港科技大学校长陈繁昌曾直言,大学排名靠前不代表城市相应产业就强,城市与大学的配合最重要。比如学生毕业后做研发,社会是否能提供与之匹配的岗位?他甚至表示:“港科大在排名方面很强,但香港也不是在创新科技方面就强。

    大湾区需要一所大学

    事实上,一个地区要想真正实现科技创新集聚,除了必须拥有国际一流大学,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生态体系。

    这正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当务之急——深圳等城市有企业支持、技术需求,而香港等有强劲的基础研究实力,彼此希望达成更紧密的合作、共同优化高校与产业互动,也就不难理解了。

    应该说,现在各界对深港两地的科创深度协同发展充满期待。根据上述《报告》,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位居第2位,仅次于东京-横滨。

    图表来源:《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GII)》

    不过,两地要形成更加紧密的科技集群,进一步协同创新,就急需打破旧壁垒、探索新模式。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李清泉就提出,三地高校合作还存在体制壁垒,创建湾区联合大学就是要突破障碍,进而探索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中国方案”。马化腾此前也提议,“希望教育部门把一些还不能全盘推开的政策试点,在大湾区先行先试”。陈十一也曾公开表示,合办学校可让境内高校“学习借鉴一些香港更灵活的高校管理机制”。

    如今再回头看,对于大湾区大学,东莞其实早有谋划。

    2018年8月,东莞在城市品质三年提升工作现场会就提出,“要抓好大湾区大学建设,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深入研究大湾区大学的选址用地、资金筹措、建设机制等问题,积极向上沟通,争取大湾区大学落户东莞”。

    今年2月,中山大学副校长李善民则曾在公开场合谈到,有关方面正在酝酿创办的“大湾区大学”,将是对未来大湾区教育模式的探索。

    虽然这个“聚光灯”下的大湾区大学尚未公开办学方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承担着各界人士对大湾区的新期待。

    东莞凭什么担此大任

    除大湾区大学外,肖亚非此次还透露,东莞还计划引进香港的大学到东莞设立校区,同时大力提升东莞理工学院的办学水平,推动区域创新。

    2015年以前,东莞苦于低端制造的刻板形象久矣。而这几年,其接二连三在科创资源上抢到“香饽饽”。比如,华南地区唯一的大科学装置散列中子源在东莞建成;香港理工大学建东莞分校;华为落子东莞并建设全球最大的园区……

    图片来源:东莞市政府官网

    东莞为何势头这么猛?

    一个不能不提的外部因素就是,深圳缺地了。或者说,地价人力等成本较高,资源自然外溢。

    中国散裂中子源,当初广东省首期提供400亩(约27万平方米)装置用地和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33亩生活用地。而华为在松山湖地区打造的全球最大园区,占地约1900亩(约127万平方米)。

    显然,这样大面积的土地供应,在深圳是很难奢望的。而此次大湾区大学拟选址的滨海湾新区,正是珠江口东岸唯一连片、规模最大的待开发区域。

    在余凌曲看来,“深圳东莞的边界正在模糊”。如今,深圳光明城已经建设到东莞深圳边界不远处,深圳地铁十号线也规划通达东莞。大湾区时代来临,无疑将加速东莞承接深圳、广州资源外溢的进程。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东莞多次强调,广深高速是东莞的“门面”、“东莞将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按照‘湾区所向、港澳所需、东莞所能’,为湾区建设作出东莞应有的贡献”。

    相应地,东莞自身定位,也从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制造中心”,提升为2018、2019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关键词的变化,凸显出东莞发展思路的转变。

    当下,滨海湾新区被东莞视为引领城市经济未来30年发展的重要板块。它北靠广州南沙,南接深圳大空港,距离深圳仅25公里。在东莞的未来蓝图中,其被定位为粵港澳协同发展先导区。

    由此来看,这次大湾区大学初步选址于此,也就是非常自然的事了。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正中珠江遭调查“殃及池鱼” 3家冲刺科创板公司因它中止审核

    下一篇

    涉737MAX停飞的12家中国航空公司全部向波音提出索赔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