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4月,四川累计新增减税137亿元,全年预计新增减税降费则将超586亿元,比2018年的2倍还多。
每经记者 黄名扬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名扬 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施更大规模减税。之后不久,落地时间表明确:4月1日减增值税,5月1日降社保费率。如今,两个时间节点均已过去,各地政策落地成效如何?
5月20日,四川主动亮出“成绩单”。当天,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落实减税降费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1-4月,四川累计新增减税137亿元,全年预计新增减税降费则将超586亿元,比2018年的2倍还多。
亮眼的成绩背后,四川能提供怎样的政策落地经验呢?
四川首先强调的是,如何“结合当地实际”。
今年国家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实施大规模增值税减税政策、实施大范围小微企业普惠性税费减免、全面落实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以及进一步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和收费负担。
以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和收费负担为例,4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随后,四川迅速结合当地实际,在当月底拟定并印发《四川省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并从今年5月1日起执行。
据四川省财政厅财税法规制度处处长胡晓春介绍,根据《实施办法》,自5月1日起,四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6%,并下调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标准。同时,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阶段性降低费率政策延长一年,并自7月1日起实施减免不动产登记费等新一轮降费政策。
“这些政策将新增减负超过86亿元,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胡晓春说。
相较而言,前三个涉及“减税”的部分政策相对统一。对此类,四川着重在“如何落到实处”上下功夫。
例如,实施大规模增值税减税政策,主要包括“降税率、扩进项、退留抵”三项政策。
具体来看,“降税率”是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由16%降至13%,将交通运输和建筑等行业增值税税率由10%降至9%,确保制造业等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扩进项”是进一步扩大进项抵扣范围,同时增加进项抵扣,不断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退留抵”则是退还符合条件的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
胡晓春表示:“这些政策是今年减税的核心和重点,预计全国增值税新增减税超过1万亿元,四川将超过240亿元。”
其次,对于实施大范围小微企业普惠性税费减免,今年1月1日起,四川提高增值税免征额,放宽小微企业标准并加大企业所得税优惠力度,对小规模纳税人的6个地方税种和2项附加实施减征等。这些政策将新增减负100亿元,惠及四川全省95%以上纳税企业。
至于全面落实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胡晓春指出,除去年将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每月5000元外,今年1月1日起,还对部分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优化调整税率结构,增加子女教育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等。据他介绍,“这些政策将新增减负120亿元,使四川全省各行业1400多万纳税人受益。”
为将政策真正落实,四川的做法是宣讲到户和服务到位“双管齐下”。
以税务部门为例,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郑卫东表示,为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税务部门强调,要“宣传辅导力求到户”。
据了解,1-4月,当地面向纳税人发放各类减税降费宣传折页140余万份、海报4万余份、手册5万余份,组织纳税人学堂近6000期,进园区、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场等宣传辅导近8000场次,分类推送宣传短信200余万条——得益于这些精细化服务,最大程度地使四川纳税人懂政策、会申报。
正是通过类似扎实的落实方式,目前减税降费效果在四川初步显现。
据郑卫东介绍,从减税降费数据看,1-4月,四川全省累计新增减税137亿元。新增减税主要有三类:一是2019年新出台政策减税31.1亿元;二是2018年年中出台减税政策在2019年新增减税104.6亿元;三是2018年到期后2019年延续实施政策新增减税1.3亿元。
引起大家高度关注的、针对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政策,正是属于第一类今年新出台的政策。四川相关减税效果如何?
郑卫东指出,效果首先体现在惠及纳税人范围大幅提升。据了解,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由3万元提至10万元后,四川享受增值税减税纳税人新增18.5万户;小微企业标准大幅提高后,享受企业所得税减税纳税人新增12.9万户;享受“六税两费”减征政策纳税人为84.46万户。
其次,减免税幅度也大幅提升。他表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提高后,新享受政策的纳税人户均减免增值税超过4081元;小微企业标准放宽和加大优惠力度后,小微企业户均减免所得税达8890元;享受“六税两费”减征政策的纳税人户均新增减税793元。
随着大规模减税政策相继落地,四川税收收入增幅逐月放缓,回落明显。据介绍,1-4月,四川全省税务系统共组织税收收入2125.58亿元,分月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7.4、9.3、21.6、27个百分点,降幅逐月增大。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