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智造并不归属于上市公司华大基因,是华大集团旗下的单独子公司。而华大基因在“国产化替代”过程中,与华大智造的关联交易则无法避免。
每经记者 刘玲 每经编辑 陈俊杰
早在2018年下半年,就有媒体报道称,上市公司华大基因(300676,SZ)的“胞弟”—— 深圳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智造)将“估值50亿美元分拆赴港上市”,此消息曾掀起一时波澜,但是一直无更多明确信息。
如今,一直在“幕后”的华大智造逐步走向台前。5月9日下午,华大智造称公司首轮募资规模超过2亿美元,投资人为中信金石,松禾资本、东证资本等。对于各界关注的上市计划,华大智造方面表示未来将会根据公司发展情况作出规划。
5月9日,华大智造媒体沟通会现场 每经记者 刘玲 摄
21世纪以来,我国基因测序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但是基因测序产业的上游技术一直被少数外国企业把持,并有着严密的专利保护。而基因测序仪,是基因测序产业的上游核心,也是基因检测、基因编辑、基因合成产业中的决定性设备。
以华大集团为例,2010年一次性向美国测序仪厂商Illumina购买了128台二代测序仪,实现了业务的迅速扩张。但是由于二代测序领域被Illumina垄断,处于中游基因测序服务行业的华大基因,一直受这个行业巨头掣肘。2012年,Illumina开始提出天价保修合同、新机器购置限制、试剂提价等一系列限制性条款,迫使华大走上国产测序仪研发的自主之路。
此后,华大集团开始寻求收购美国一家测序仪服务公司Complete Genomics(下称CG),并在2013年完成全资收购。但是,CG当初的设计理念就是,把测序和芯片等很好的技术做成非常昂贵的超高通量的超大型设备来提供服务。例如CG最后一个产品的售价是1200万美元一台,通量是当时全世界最高的,但是并不利于这款产品的市场化。
对此,华大智造执行副总裁刘健表示,“完成收购CG之后,华大做的就是利用更好的技术优化它的核心测序技术,利用国内在生命科学、医疗器械等好的产业化理念去转化成一台台桌面式的产品,进入到医院、科研机构、企业客户,这是核心的转变。”
通过国产技术转化,华大在2015年10月交付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BGISEQ-500高通量桌面型基因测序仪,并在2016年4月,正式组建成立华大智造。
那么,成立后的华大智造和CG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个核心技术是掌握在CG手里面还是华大智造?对于这些外界关心的问题,刘健解释称,在完成对CG全资收购后,华大拥有其百分百的知识产权,在收购完成6年的时间里,华大完成了大量的技术吸收,当前研发不管是从人员还是功能设置上,绝大部分的比例都是在国内,从各方面来说,研发布局在国内会更重一些。
在测序仪国产化的进程中,少不了研发的投入。据华大智造方面披露,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投入超50亿元研发经费,实现测序技术源头式专利布局。目前的主力机型是MGISEQ-2000,其单次运行能够完成最大1080Gb的下机数据,在PE100读长模式下满负荷运行仅需48小时,一年的运行通量相当于1000个以上人全基因组数据量。
对于市场份额,华大智造方面表示,三年来公司收入复合增长率超过200%,在中国基因测序仪市场已占据约1/3的市场份额。截至目前,其全球装机量超1100台,涵盖16个国家及地区,用户超过300家。
耗资1.176亿美元收购CG,累计投入超50亿元的研发费用,华大集团在测序仪方面如此下血本,便是想通过自主研发实现“国产化替代”。在整个基因组学应用行业,对于处于行业中游的测序、检验服务商来说,原材料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主营业务成本。换句话说,就是容易被处于上游的国外巨头扼住“喉咙”。
华大基因招股说明书数据显示,2014年-2016年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5.92%、55.55%和58.44%。华大基因2014年综合毛利率较低的原因,便是“当年原材料采购成本较高、生育健康类服务短期暂停,以及公司主动下调部分业务销售单价应对市场竞争”。
而收购CG公司之后,华大不断加码上游基因测序仪业务,实现部分原材料的“国产化替代”,降低了经营成本。2015年之后,华大基因毛利率均增长至55%以上。以2016年为例,公司综合毛利率较2015年增加2.89个百分点,华大基因称,主要原因为高通量测序生产平台 HiSeq4000和BGISEQ-1000的规模应用和持续工艺改进,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了单位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华大智造并不归属于上市公司华大基因,是华大集团旗下的单独子公司。而华大基因在“国产化替代”过程中,与华大智造的关联交易则无法避免。
据华大基因招股说明书,2016年,华大基因向华大智造购买测序仪及组件、试剂耗材的采购金额约6000万元,成立首年的华大智造就成为了华大基因的第三大供应商,占华大基因总采购总额的10.61%;2017年,华大智造与华大基因之间的关联交易则达到了2.79亿元。
前段时间,便有声音将华大基因与华大智造的采购合同解读成“违规关联交易”,华大基因研发及知识产权申请的独立性也被质疑。虽然华大基因很快出面澄清,但是对公司仍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在这不可避免的关联交易之下,为了双方公司的健康发展,不管是华大基因还是华大智造,都需要对公司管理的规范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