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捷顺科技总经理赵勇:智慧停车行业趋于理性 未来1到5年将迎来黄金期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5-06 19:36

    停车难一直是有车一族头疼的话题,拷问着每个机动车驾驶员脆弱的灵魂,智慧停车概念的出现为解决停车难问题带来了曙光。但记者了解到,智慧停车概念提出已超过四年,却依然没有做到大规模应用。捷顺科技总经理赵勇指出,智慧停车已进入了下半场,后续智慧停车模式将朝着生态化发展。

    每经记者 莫淑婷    每经编辑 魏官红    

    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智慧停车行业也因此成为了改善停车环境、满足停车需求的“香饽饽”。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智慧停车概念提出已超过四年,却依然没有做到大规模应用。

    5月5日下午,在捷顺智慧停车新生态赋能大会上,记者采访了捷顺科技总经理赵勇。赵勇指出,智慧停车已进入了下半场,后续智慧停车模式将朝着生态化发展,停车企业需要建立起B端、C端、G端紧密相连、高效整合、互通互联的生态闭环。

    捷顺科技总经理赵勇正在接受媒体采访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莫淑婷 摄

    智慧停车进入下半场

    早在2015年,智慧停车行业就迎来爆发式增长,200多家企业蜂拥入局。2015年,也被称为智慧停车爆发元年。不过,大量企业的涌入,也导致整个行业处于激烈竞争期。

    赵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智慧停车在2014年以前是一个相对线下的形态,而在2014年之后,开始触及互联网。2014年到2016年这三年,智慧停车行业处于井喷式发展阶段,即各路资本、各个产业都进入这个行业,当时成立了几百家互联网公司。而很多上市公司,不管是做安防的还是做智慧交通的,也都去涉足停车板块。但是在2017年和2018年,整个行业和资本都趋于理性了,降温了。”

    在赵勇看来,从2019年开始,智慧停车进入了下半场,“下半场不管是现在存活下来的公司,还是新加入的公司,大家都会更理性地看待这个产业”。

    每一个产业在经历第一次的发展后会有所回落,然后再进入第二次发展,而第二次的发展才是产业真正的发展,赵勇表示,“所以我觉得2017年至2018年属于第一次的回落,而第二次的发展,现在才刚刚开始。这个产业往下走,未来的1到5年将迎来黄金期”。

    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内智慧停车龙头企业,捷顺科技也曾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并于2015年开始进行互联网化转型。

    谈及4年来的转型历程,赵勇表示:“当时面临转型的时候,我们发现自身很多条件没有成熟,所以初期我们主要是练好‘内功’。2017年上半年之前,可以说是练内功的阶段,期间公司所有的技术、平台、产品都进行了全新迭代,新的平台解决方案也应运而生,公司也由此搭建起了整个智慧停车从前端智能硬件到平台、技术、运营、支付等的完整产业链闭环,成为行业内唯一一家智慧停车全产业链企业。而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我们便开始主动出击,拓展智慧停车市场,2018年更是规模化推进,如今到了2019年,公司的主要工作就是市场快速拓展与市场变现并行,市场变现也是公司转型的最后一步。”

    捷顺科技目前主营智能硬件、平台解决方案、智慧停车运营三大业务。其中平台解决方案、智慧停车运营为公司2015年启动互联网化转型以来逐步展开的新业务。公司2019年一季报显示,捷顺科技战略转型培育的平台解决方案、智慧停车运营等新业务进入市场变现期,新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智慧停车模式将朝生态化发展

    停车难一直是有车一族头疼的话题,拷问着每个机动车驾驶员脆弱的灵魂,智慧停车概念的出现为解决停车难问题带来了曙光。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虽然智慧停车概念提出已经超过四年,却依然没有做到大规模应用,这或与各个城市普遍存在的停车场“信息孤岛”问题有关。

    图片来源:摄图网

    据了解,由于停车场管理权往往分散在不同的公司,资源和信息没有被整合联动起来,这就造成驾驶人需要频繁切换不同的平台,也给停车管理造成障碍。

    赵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智慧停车有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一种是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两种方式各有优势。”

    他进一步指出:“第一种是完全市场化的模式,就是那些停车运营公司自己去开发一家家停车场,然后形成自己的片区,但是这个模式是割裂的,单个停车运营公司所运营的停车场可能不能连成片,而且消费者总不能每到一个停车场就下载一个APP;第二种模式则是由当地政府或大型国有企业主导,然后成立城市级的智慧停车公司,它能从整个城市级别做一个停车平台,建一张网,然后去覆盖整个城市,进而解决整个城市的停车难问题。”

    在赵勇看来,智慧停车属于起步容易、发展慢的行业,需要快速的建设能力,更需要持续的资源整合、优化运营能力。停车生态需要互联互通、相互融合,同时需要区域化深度运营,绝不是一家公司可以干全的事,而是需要更多区域的运营商参与建设运营。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医院和药店,同药不同价,差价七八倍!药企人士这样回应……

    下一篇

    黑龙江首个5G电话打通 我国最北端与陆路最东端实现5G终端接入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