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专访丨圆基因CEO严峻:国内超5000万人3年后将有自己的基因数据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4-26 20:48

    圆基因CEO严峻表示,消费级基因检测目前在美国的渗透率为7.9%,而中国预计五年内会达到3.7%。这意味着2022年,中国将会有超过5000万人拥有自己的基因数据。

    每经记者 滑昂    每经编辑 张海妮    

    严峻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消费级基因检测赛道,又加入了一名新玩家。

    近日,由贝瑞基因(000710,SZ)和香港基因检测公司Prenetics联合投资的圆基因,正式推出消费级基因检测产品。公司邀请了三位文娱界明星为品牌宣传,试图营造出一种不同于以往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的年轻、时尚气质。

    这种气质也被公司CEO严峻随身携带。三叶草板鞋、牛仔裤、印有公司logo的深蓝色T恤,严峻用一身更年轻、更互联网风格的穿着,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

    “2018年中国消费级基因检测服务的人口渗透率就从0.03%上升到0.08%,在接下来的五年内,中国市场渗透率预计会达到3.70%。”严峻看好国内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发展前景。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次表达了公司基于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所推出检测产品的自信。

    然而,圆基因想要取得市场成功,面临的压力并不小。国内消费级基因检测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全行业技术差距不明显。甚至存在部分公司刻意混淆消费级与诊断级检测的概念,提供过分“娱乐化”的检测项目,混乱定价。与此同时,消费者也更加关心自己的基因数据安全性问题。

    市场广阔但仍需打破同质化 

    “在中国,参与过消费级基因检测并获得了自己的基因数据的个人用户总数,2016年是10万人,2017年达到30万人。而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100万。”严峻介绍道。

    尽管用户增长速度快,但基因检测,以及消费级基因检测的概念对于大众而言仍然陌生。严峻用最简单的一段话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概括了消费级基因检测的概念,“消费级基因检测在海外被称为DTC(Direct to consumer),即把基因检测的技术真正去直接给到消费级的用户。我们想让普通的消费者能够在家里,或者不用去一个复杂的检测环境下就能做完一个检测的服务。”

    他告诉记者,消费级基因检测目前在美国的渗透率为7.9%,而中国预计五年内会达到3.7%。这意味着2022年,中国将会有超过5000万人拥有自己的基因数据。

    获得这些数据,对消费者的实际意义又能有多大?

    据严峻介绍:“通过基因检测结果,消费者能够管理自己的膳食、营养素的搭配;或者家庭用户,父母对孩子的投入越来越大,用科学的手段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提供一个指引;以及健身群体增多,从耐力角度、力量训练角度,我们的检测会提供指引和参考。”

    “我们不仅仅想做一个停留在基因检测的品牌,而是想打造一个基因检测和数字化管理的公司。”严峻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圆基因也在努力提供更多的健康管理产品,目前已经上线了健康咨询师服务。

    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与目前其他公司的消费级基因检测产品类似,圆基因也采用较为简单的口腔提取标本寄回检测的方式。此前,类似的检测曾被消费者质疑准确性,也有公司故意混淆消费级与诊断级基因检测的概念,市场整体有待规范。

    “大量的公司是在做一些同质化的产品,使用同质化的芯片检测技术。今天消费者看到这样的一个乱象也是没有差异化。”严峻表示,圆基因将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引入消费级基因检测,正是试图打破这种同质化。

    “使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检测产生的数据会有50GB到60GB,芯片检测只有几十MB”。严峻介绍了圆基因技术的领先性。

    上市尚早或将继续融资 

    今年2月,贝瑞基因联合香港基因检测公司Prenetics,共同投资成立了圆基因。严峻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圆基因目前的技术也来自于贝瑞基因的支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国内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正日趋激烈。市场上诸如23魔方、水母基因、WeGene等公司获得了数千万甚至过亿的投资。华大基因(300676,SZ)在2018年1月参与了WeGene的投资。严峻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圆基因未来也可能继续进行融资。

    但过多资本聚集在这一行业,导致一些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已经开始打“价格战”。市场上不乏一些价格不足500元的消费级基因检测产品,在某电商平台上,这样的基因检测产品已累计有超过2万人评价。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消费级基因检测领域存在企业“以价换量”的行为,旨在积累用户大数据。

    “数据安全是我们的第一优先级。怎么存储、保证数据安全、保证用户数据不被泄露,我们有一套非常严格的数据安全的保护体系。”严峻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对于并购或者上市,他表示公司当前“更重要的是去研究,聚集行业”。严峻介绍,圆基因现在谈并购、上市还太早。

    “一家公司不应该以上市作为一个纯粹的目的,但是在一定阶段的时候我们会开放性地看待这个问题。不管是投资、并购,还是合作,我觉得这都是一个路径,其实最终还是想要达到你想达到的目标。”严峻表示。(实习生徐文璞、何蓉玲对本文亦有贡献)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三问国内“荷尔蒙生意”:赚钱吗?安全吗?行业如何嬗变?

    下一篇

    上海家化一季度净利润增长55% 佰草集已全面进入调整阶段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