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昊海生物科技不是第一家拟登陆科创板的港股上市公司。
每经记者 刘晨光 每经编辑 陈俊杰
4月18日,昊海生物科技(06826,HK)科创板申请获受理,成为又一家拟在科创板上市的港股上市公司。招股书(申报稿)显示,昊海生物科技拟募集14.84亿元,主要用于上海昊海生科国际医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建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除了昊海生物科技外,还有多家港股上市公司拟登陆科创板,其中包括分两地上市的复旦张江(01349,HK)、中国通号(03969,HK)以及分拆上市的威胜控股(03393,HK)、微创医疗(00853,HK)。
又一家港股上市公司拟登陆科创板。
公开资料显示,昊海生物科技是一家应用生物医用材料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医疗器械和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及转化、国内外资源整合及规模化生产,为市场提供创新医疗产品,2015年登陆港交所。
根据昊海生物科技公布的财务数据,2016-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8.59亿元、13.53亿元和15.5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4.6%。公司表示业绩增长主要由眼科产品及整形美容与创面护理产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带动。
实际上,昊海生物科技在一些医药领域占有一定地位,以2017年的市场份额为例,其中眼科粘弹剂产品市场份额超过45%;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市场份额约18.6%;手术防粘连剂市场份额近50%。
招股书(申报稿)显示,昊海生物科技拟募集资金约14.84亿元,一方面应用于上海昊海生科国际医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其余部分用来补充流动资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留意到,在风险提示部分,公司也存在着供应商集中度较高的风险。昊海生物科技表示,2016-2018年,公司前五大供应商的合计采购金额占当期采购额的比例分别为71.83%、55.88%、55.63%,虽然报告期内呈逐年下降趋势,但绝对比例仍较高。
此外,公司也存在较高的商誉风险,公司收购了河南宇宙、珠海艾格、Aaren、Contamac和China Ocean等企业或业务,截至2018年12月31日,商誉为3.32亿元。昊海生物科技表示,上述资产经营情况正常,收购之后整合情况良好。“若未来上述收购企业或业务运营情况发生不利变化,或将导致公司就上述投资产生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
记者就相关问题致电昊海生物科技公司公开电话,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实际上,昊海生物科技不是第一家拟登陆科创板的港股上市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复旦张江已与海通证券于今年3月25日签订了辅导协议;4月16日中国通号科创板申请获上交所受理,两家公司主要采取“A+H股”两地上市方式。
公开资料显示,复旦张江2002年登陆港股市场,主要致力于创新药物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及营销,此次拟募资约6.5亿元,主要用于投资海姆泊芬美国注册项目以及生物医药创新研发持续发展项目;中国通号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中央企业,以轨道交通控制技术为特色的高科技产业集团,此次拟募集资金约105亿元,主要用于智能技术研发及制造基地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等。
此外,还有两家港股公司拟以分拆的形式登陆科创板。威胜控股公告称其附属威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科创板上市的申请已获受理;微创医疗也拟分拆附属公司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科创板独立上市。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记者,港股上市公司登陆科创板分两种,一是H股、二是红筹股,两者的结构存在差异,前者是注册在内地、在香港不是全流通,后者是注册在境外在香港是全流通,“此前政策只允许H股回A,现在红筹并未被禁止上科创板,由于港股估值相对较低,因此不排除会吸引内地背景的H股上市公司申请科创板”。
在沈萌看来,分拆上市和两地上市有着根本性差异,“前者是将一部分资产上市,上市后被分拆资产与原公司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两个法人,而两地上市则是同一个公司的股票在不同地区的交易所可以进行交易。”沈萌认为,一方面,如果企业是综合性业务,为了突出各板块的价值最大化,一般采取分拆上市;另一方面,如果是满足不同地区的交易需求,让股票价值最大化,会选择两地上市。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