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加选择地点赞,只会让自己的赞贬值。太过轻易的赞,其实等于没赞。
曾经,我们拥有很多点头之交,现在,很多都变成了点赞之交。
以前是彼此见面互相点个头,稍微寒暄几句,就算打过招呼,完成任务,现在是看到别人发条朋友圈,就点个赞以示友好,点赞仿佛已成了一种不得不完成的义务。
很多人都开始毫不吝啬地送出一个个赞。但是,点赞也不是没有门道的,随随便便就点赞,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朋友抱怨说,昨天想到了一个自黑的段子,自以为妙不可言,于是乎兴冲冲地发到了朋友圈,本以为大家都会点赞、评论,结果过了快一天了,也没人点赞。
我一看,屏幕上却显示有好几个人点赞。朋友说,这几个人啊,是她的老同学,基本上给每个人的每条朋友圈都会点赞,他们的赞,可以无视,不能当真。
敲几次屏幕,就可以向对方示好,顺便表明自己的存在,看起来实在是一件性价比极高的社交行为。
但是,不加选择地点赞,只会让自己的赞贬值。
物以稀为贵,太过轻易的赞,其实等于没赞。就像前段时间流行的“夸夸群”,一进群就把人噼里啪啦一顿夸,再牵强的理由,也要大言不惭地以赞美的方式说出来。如此,被夸的人所感受到的并不是被欣赏的喜悦,而是瘆人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每次饱含期待地点开朋友圈,看着上面的红点,本来很高兴,以为自己的朋友圈真的得到了大家的欣赏,结果一看,还是那么几个点赞狂魔,这其中的失落,经历过的人自然懂。
当你点赞点得太勤,往轻了说,别人会无视你的赞,等你真正想对别人表达欣赏之意时,也会被忽视。
往重了说,这是一种刷存在感的行为,刷得多了,会招致别人的厌烦,虽然在明面上未必会表达出来,但心里或多或少会有无奈。
有时候,点赞是一种懒惰的社交行为。人人都爱点赞,仿佛多点几个赞,多年不联系的感情,就能赖以为生,凭借着几个赞苟延残喘了。
我的一位同事,就是一个如假包换的点赞狂魔,虽然未必像之前提到的那些人,每条必赞,但也相当勤奋,基本上是每次刷朋友圈,见到就点,赞个不停。
经常见到他,吃饭的时候,掏出手机,滑动屏幕,点两下屏幕,再继续滑动,继续点,如此这般,持续数分钟。
我问他为什么要如此勤劳地点赞,他说,想维系一下老朋友的感情,但又比较懒,也怕尴尬,不想真的约老朋友出来。
其实,朋友圈的那几个赞,又如何能真正地维护许久不联络的感情呢?感情不是靠点赞来维系的,注定要渐渐冷淡的关系,多点几个赞,也不会让它热络起来,而那些真心的好友,也不需要廉价的赞来保温。
任何社交的行为,一旦变成程式化的、套路化的操作,便失去了其原本的内涵。
事实上,很多时候,点赞不仅不能表达友好的态度,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以前,我曾经在朋友圈中抱怨生活中的不顺,对当时的我而言,最害怕的,就是那些点了赞,却什么也说的人,不知他们是想表示支持,还是想点个赞以示讽刺。
当一些人在朋友圈诉苦的时候,其实他们并不希望被点赞,他们只想找到一个倾诉的地方,更渴望的得到切切实实的关心与询问,而非一个个轻飘飘的赞。
在别人表达不满的时候点个赞就走,不仅不会让别人感受到自己的关心,反而容易让人误会。
这个时候点赞,到底赞的是什么呢?是赞他人的不幸吗?即使不是,也很容易让人误解,自己也许并未意识到其中微妙的逻辑。
而且,这种事,也很难事后解释,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让人尴尬。
所以,我们到底该怎么点赞,在什么时候点赞呢?
点赞,没有通用的公理。但确实有着一些潜在的规则,这些规则,不会有人明说,但也很重要。
对那些经常在朋友圈和自己互动,时不时给自己评论、点赞的人,应该适当回赞。你来我往,相互捧场。如果别人总是在恰当的时候赞自己,而自己却从不赞别人,未免太过冷漠。
有的时候,大家应该可以感受到,有些人发的朋友圈,极其热烈地表达出了“大家快来给我点赞吧!”的意味,就差没把这句话明着写出来了。这种时候,点个赞,往往能让人倍感舒适,所谓投其所好,就是这个意思。
人情练达即文章,点赞这件小事,也是人情往来的大事。
来源:围炉夜读 微信号:weiluyedu_
(本文图片来源于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