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U盘发明者”朗科科技(300042)公布了2018年年度分红派息实施方案: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5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672万元,增加股本6680万股。
这也是朗科科技上市以来现金分红最多的一次,但潜在的风险正在临近。公司核心基础发明专利“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快闪电子式外存储方法及其装置”(俗称U盘),其专利权将于2019年11月14日期满终止。目前在朗科的净利润中,来自专利授权许可的收入可是占据了半壁江山。
U盘专利将在7个月后失效
在朗科的净利润中,来自U盘专利授权许可的利润占比超过了一半。公司年报批露,2018年营收9.67亿元,同比增长4.1%;净利润6450万元,同比增长14.78%。其中,来自专利授权许可的收入利润达到了3629万元。
公司高度依赖专利授权许可
如今依靠发明U盘崛起的朗科科技,正面临着专利即将失效。年报批露,核心基础发明专利“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快闪电子式外存储方法及其装置”(俗称U盘),申请日期为1999年11月14日,专利权期满终止日为2019年11月14日。这意味着,还有7个月专利就失效了。专利期满之后,朗科科技将何去何从?没有了专利费收入,公司拿什么支撑业绩?
事实上,传统移动存储正日益被云存储、移动互联等新方式所取代,小小U盘恐难逃衰落命运。正如U盘当年干掉了软盘,但现在网络云盘正在一步步干掉U盘。
除了利润最大的专利运营业务之外,朗科科技在总营收中占比高达96%的闪存应用产品等,闪存应用产品、移动存储产品、闪存控制芯片及其他的毛利率分别低至6.87%、5.4%、5.37%。
此外,朗科科技另一个重要业绩依赖于“房屋租赁”,2018年度“房屋租赁”贡献的营业利润为3206万元。
作为“U盘发明者”,朗科科技也曾风光一时,甚至改变了计算机存储格局。早在1998年,基于闪存芯片开发出的存储设备——U盘面世,以更大的容量、更快的传输速度、更稳定的运行,一举将早年的软驱彻底“干掉”。
朗科较海外竞争对手更早提交了U盘专利申请,1999年就提交了专利,2002年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权,2004年美国国家专利局也通过了朗科的专利申请。专利在手的朗科随后向各家U盘生产商发起专利战,2006年朗科起诉索尼专利侵权,最后索尼赔偿1000万美元;2008年朗科起诉美国PNY公司专利侵权,PNY赔偿771万美元……朗科的专利战屡战屡胜,各家U盘生产商也不得不主动向朗科缴纳专利使用费。
朗科科技部分产品,图据官网
然而朗科长期依靠专利权“吃老本”,其研发投入并不多,在后来就算投入有所增加但也没什么建树。朗科科技也在年报中表示,公司的专利运营业务对该专利有重大的依赖,目前还没有有效措施来从根本上解决该专利到期失效后对公司经营造成的风险。
公司已无实控人
除了面临专利失效之忧,朗科科技还陷入了持续的内在问题,并导致公司目前已经没有实际控制人了。
公司2018年年报批露:自2010年9月至2014年2月,在成晓华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期间,公司董事会共审议通过了140个议案,董事邓国顺、钟刚强、王荣共对其中47个议案提出了反对或者弃权意见;股东大会共审议通过了47个议案,其中主要股东邓国顺共对其中9个议案提出了反对或者弃权意见。自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公司董事会一共审议了163个议案,其中有28个议案存在董事投了反对或者弃权票的情况;股东大会共审议了54个议案,其中有5个议案存在主要股东投了反对或者弃权票的情况。
董事、主要股东之间如此巨大的分歧,实为A股罕见。而分歧严重的邓国顺、成晓华两人,系公司多项发明专利的发明人。此前两人曾为公司的前两大股东,合并持有公司股份超过50%,被认定为公司的共同实际控制人。然而时过境迁,加之股权稀释后两人并未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导致了今天的朗科科技已经无人能掌控大局。
年报批露,截止2018年12月31日,前五大股东上海宜黎、邓国顺、超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成晓华、阮伟兴的持股比例分别为24.93%、21.63%、4.49%、4.47%、2.99%。公司于2019年1月14日向前述前五大股东发出《实际控制人认定调查函》,但前述股东均回函确认不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对此上市公司也相当疼:“目前公司董事及主要股东意见分歧的情况,已经引发了投资者和媒体的普遍关注以及担忧,对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形象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也给公司经营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红星新闻记者 李伟铭(封面图来源于朗科科技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