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社论︱西安经济如何更“自由”?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4-12 16:53

    每经记者 粉巷君    每经编辑 师安鹏    



    ▲ 图片来源:经开区官网 

    与友人聊及,40年前,如果西安被设为经济特区,能否实现今日深圳的成就?

    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

    不仅仅是海洋经济的因素,沿海城市很多,但深圳只有一个。

    很重要的一点,其毗邻香港,深受移民城市自由氛围的感染,敢于突破壁垒,让商品、资金、服务、人力资源等经济要素,在更大范围以市场信号为导向,自由流动,这是深圳崛起的核心原因……

    彼时西安,虽有更好的产业基础,但以国企为主的经济结构、浓重的崇官文化、保守的市场思维,过去多年里,持续羁绊着这座城市的发展,遑论开风气之先!

    当然,态势在近年里已有所扭转,关键是,能否一鼓作气,实现更多的“自由”?

    01

    最近这段时间,“自贸区”在西安是个热门话题,媒体高度关注,两周年了嘛!

    梳理诸多报道,你会发现,普遍注重贸易成就,忽视了“自由”的概念——但探寻经济要素更自由的流动路径,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才是自贸区建立的初衷。

    为什么要“自由”?

    过去40年,改革开放与加入WTO,大幅提升中国市场经济要素流动自由度,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实践出真知。

    于是,才有了眼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作为进入新常态之后,深度激发经济活力的探索之举,自贸区被寄予厚望——简单说,就是打造经济要素流动最自由的区域,先试先行,然后再全国推广。

    ▲ 图片来源:国际港务区官网 

    当年上海自贸区和前海自贸区获批时,深圳企业家奔走相告,言必谈自贸。回头再看,上海自贸区的成就也给予了积极回应:5年时间,以全市1/50的面积,创造出上海1/4的生产总值,2/5的贸易总额。

    如今,东南沿海同样在热切期盼,新一轮自贸区扩容,能否将浦东全域纳入。

    相比之下,西安的经济制度,提升空间无疑更大。但若“自由”之壁垒仍存,不要说融入全球市场,国内区域经济竞争中,恐怕也难言好的未来。

    如何直观理解这种“自由”?

    举个西安自贸区的创新案例,当本土企业要“走出去”参与海外并购,因宏观经济影响,资金出境难度较大时,可以通过“内保外贷”的金融创新,打造“国内企业-国内银行-国外银行-国外企业”的信用链条,最终达成所愿。

    破除壁垒,提升效率,方便企业,活跃市场……

    自贸区之于西安的意义,远比想象中重要的多。 

    02

    那么问题来了,西安自贸区探索两年来,“自由”到了什么程度?

    举个例子,中欧班列“长安号”,大家都比较熟悉。过去的2018年,其开行1235列,重载率、货运量、实载开行量三项指标均列全国第一。

    狂飙突进的表现,全国瞩目,甚至吸引出口欧洲的日本企业,开始选择走这条线

    这个案例很有意思,狂飙背后,除了货源上的市场化改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服务创新为企业带来的更高效率——也可以说,更多的自由的价值。

    比如,其全国首推的“舱单归并”:爱菊粮油(百姓厨房母公司)曾从哈萨克斯坦进口2000吨食用油,该模式实行后,报关票据从86票减少为2票,通关费用从30100元降低到700元。

    ▲ 图片来源:国际港务区官网 

    更快,更省钱,自然就有更多企业,愿意围绕“长安号”参与丝路经济的共建。

    两年来,包括“舱单归并”在内,西安自贸区共形成创新案例136项(3项全国推广,6项全省推广)。

    其助力“自由”的意义,不止体现在直接贸易方面。

    举个企业找政府办事的小案例,以前你得上班时间去吧,现在大半夜亦未尝不可。参考全省推行的24小时信报箱服务:只需将相关资料投递到政府设定的信包箱内,过后再到信包箱领取新文件即可。

    市场自由度的提升,机制壁垒的打破,离不开这些细节创新的积累。

    近两年的外贸表现,是很好的反馈。

    2018年,陕西进出口总值增长29.3%,其中出口增长25.3%,分别居全国第3、第4位——西安进出口占全省比重为94%。

     

    03

    经济多一份自由,企业提高一份效率,贸易可以更繁荣,城市也会更有吸引力。

    我们当然无法奢求,西安自贸区能达到上海那样的高度,但其这两年对于“自由”的贡献,让我们相信,这张牌足够重要,而且需要更好的发挥。

    后续如何更“自由”,着力点还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不断提供便利条件,打造更为开放的平台,带动企业走出去,在丝绸之路上走出新篇章;

    二是以自身领域机制改革为契机,不断突破旧有制度中不合理、低效率的部分,将创新成果在更大范围快速推广复制,为西安经济要素更自由的流动,开路架桥。

    以此而言,自贸区,可以看作是西安挥向自己的一把“刀”

    我们知道到,优越环境创造的市场红利,远比其它红利更持久。

    ▲ 图片来源:高新区官网 

    值得肯定的是,西安如今也在做一些更大胆的尝试。

    比如,自贸区探索的同时,鉴于外贸领域在西安经济结构中占比有限,已出现这样的打法——将自贸区形成的以企业为中心、以效率为目标的创新体制引入更广范畴,以“自贸理念”“自贸思维”,打造更多不是自贸区的“自贸区”。

    毋庸置疑,在自贸区,等待突破的制度,等待为企业解决的问题,依旧存在;对于整个西安,尽管营商环境跻身全国十强,待改革的领域,待破除的顽疾,仍不容轻视。

    能否利用自贸区作为抓手,让西安成为内陆城市中,经济要素流动更自由、企业办事更便利、更具市场活力的区域——一切,还有待自贸区及各方面共同的努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财政部发布创新企业境内发行存托凭证试点阶段有关税收政策

    下一篇

    广发证券:预计一季度净盈利25.94亿元-29.76亿元,同比增长70%-95%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