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例行吹风会,有关方面负责人介绍了当前中国营商环境改善工作所取得的成就,还就近一段时间以来大家普遍关心的如何贯彻落实“竞争中性”原则、如何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等问题,回应了各界的关切。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旭
“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改革——这样宏大的改革任务,如何让它落到实处,给企业带来切切实实的利益?这是当前政策制定者迫切需要向基层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推广普及的一项工作。
比如某些规模小、风险小的建筑项目,施工图能否不再由政府部门审查?当前有关部门就正打算安排在北京、上海进行试点,以减少多余的环节和太过复杂的程序,为企业省去办理相关事项的耗时和操作成本。
再比如企业是否诚信,以往可能是一个比较“虚”的概念,某些企业不会有太切身的感受,然而现在如果给一个信用等级低的进出口企业打上“D级”的烙印,让你超过90%的货物都必须接受查验,查验率达到A级进出口企业的近180倍,那么当事企业是否会后悔自己没能早早地提高自己的信用等级。
这样的改革,当然会对企业包括政府职能部门自身都产生深深的触动。4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例行吹风会,请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周晓飞介绍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和调整进境物品进口税有关情况。
在此次吹风会上,有关方面负责人不仅介绍了当前中国营商环境改善工作所取得的成就,还就近一段时间以来大家普遍关心的如何贯彻落实“竞争中性”原则、如何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等问题,回应了各界的关切。
图片来源:新华社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按照竞争中性原则,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
如何落实“竞争中性”原则,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在当天的记者会上,有记者就相关问题向甘霖进行了询问。
甘霖回应表示,“国际通行的竞争中性原则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在市场竞争当中保持中立,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从这点来看,实际上中国的很多改革举措已经体现了竞争中性的原则。”
她进一步解释称,公平竞争审查制定了多项标准,直接体现了竞争中性的原则。比如审查标准当中“不得对不同所有制的经营者设置不平等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不得对进口商品、服务实行歧视性价格和补贴政策”、“不得限制进口商品、服务进入本地市场”等,从这个角度来讲,公平竞争审查就是落实竞争中性原则的一个重要抓手,同时也是有效路径。
下一步如何通过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来践行竞争中性原则?对此甘霖表示,一是按照竞争中性的要求,部署清理现行涉企政策中妨碍民营企业发展、违反内外资一致原则的规定。
二是围绕市场主体关注的市场准入、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重点领域,严格审查增量的政策文件,防止违背竞争中性的原则。
三是改革完善审查制度,按照竞争中性的要求,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接国际通行规则,进一步完善审查范围,审查标准和操作程序,弥补制度短板,更加有效地保障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关内容中强调了“信用监管”的概念。如何理解这一概念的意义和作用?
对此,周晓飞在吹风会上解读称,信用监管是提升社会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就是要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将信用监管的手段嵌入到市场经济的各个环节中去。
周晓飞强调,通过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可以将有限的监管资源进一步向信用状况不佳的对象集中,有效解决监管力量不足问题,提高监管效率,做到守法者无事不扰,违法者利剑高悬。
他举例说明称,比如对信用等级较高的诚信企业优先安排财政性资金、优先办理通关手续,而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将面临停止财政性资金支持、限制融资行为等惩戒措施。目前,信用监管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在进出口领域,海关对认定的D级进出口企业平均查验率达到92.52%,是A级进出口企业的近180倍。
未来有关职能部门将如何继续推进信用监管工作?
周晓飞强调,要研究制定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顶层设计文件,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还要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加快各类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利用大数据手段全面刻画市场主体信用状况,为开展信用监管筑牢基础。
在此次吹风会上,有关负责人还就今年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措施做了重点介绍。
在回答有关提问时,邹家怡表示,今年要进一步推进营商环境的便利化改革。从去年世界银行评估我国营商环境的情况看,我们在便利化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针对这些短板,今年我们准备推出一些措施,比如在北京、上海试行取消规模小、风险小的建筑项目施工图审查环节;比如明确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的法律效力等。”
此外,今年还要推进营商环境的法制化,下一步将配合全国人大法工委推进物权法、合同法等一些法律的修订工作,主要是针对这些法律当中不适应目前形势需要的内容进行修订,以打造良好的法制化营商环境。
同时,还要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确保推出的各项改革措施能够落实见效,切实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国家出台了改革政策,但是要真正落实到基层,反映到企业,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办事更容易了,这恐怕还有一个落实和实施的过程。我们将继续通过抓落实和实施,让企业和群众切实感受到‘放管服’带来的各项便利。”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