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集集团去年营收近千亿 高管回应称分拆上市不会局限科创板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3-29 15:26

    中集集团除了自身A+H股外,还有两大上市平台,分别是在H股上市的中集安瑞科和中集天达。去年,中集集团还启动分拆车辆业务赴H股上市,如无意外,中集车辆将成为旗下第4个独立上市平台。

    每经记者|欧阳凯    每经编辑|陈俊杰    

    3月27日晚间,中集集团(000039,SZ;02039,HK)发布2018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约为935亿元,同比增长约22.5%;归母净利润为33.8亿元,同比增长约34.7%。

    3月28日下午,中集集团在深圳召开2018年度业绩发布会,中集集团CEO兼总裁麦伯良、董秘于玉群等高管均出席,针对集装箱业务发展、科创板、分拆上市等热点问题一一给出回应。

    业绩发布会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欧阳凯 摄

    集装箱业务需周期性看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中集集团旗下共有十余项业务,其中占比最大的是集装箱业务。数据显示,2018年,中集集团集装箱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15.36亿元,同比增长25.91%;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8.91亿元,同比增长29.22%;毛利率9.4%,同比减少了6.18个百分点。

    针对集装箱业务毛利率下滑的风险,中集集团CEO兼总裁麦伯良表示,集装箱业务的发展必须以周期性眼光去看待,现阶段中集在全面部署工厂的智能化升级改造,预计要花3到4年的时间,使得效率大幅提升、人员大幅减少、成本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则是通过产品线,早在几年前我们针对未来全球贸易形式的变化做出判断,现阶段大概有97.6%的集装箱在中国生产,但我们认为未来这个比例会逐步下降,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所以在产品线上也做了一些储备,积极探索和发展包括冷链装备、物流装备等集装箱成熟业务相关业务领域,把握新的业务机会。”麦伯良补充说道。

    中集集团在年报中引用分析机构克拉克最新预测数据指出,2018年全球集装箱贸易增速达4.5%,预计2019年将略降至4.4%,但仍维持在较好水准。而不同于2018年5.7%的高运力增速,2019年的运力增速将降至3.1%,集运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或将得到缓解。因此,综合预计客户仍有望将维持平稳的购箱意愿,但2019年集装箱的需求同比2018年的历史高位会有所回落。

    今年3月19日,胜狮货柜(00716,HK)公告称,有意出售5间集装箱业务公司,预计代价将在人民币35亿元与40亿元之间,以现金交易形式进行,并可予以调整在正式交易文件中作最终确定。

    此次业绩发布会现场,有投资者就此提问大股东中远海发是否有意接盘。麦伯良表示,公司一直在关注胜狮货柜资产出售事项,但由于中集目前集装箱业务市场份额约50%,若再收购资产会触及中国反垄断法,公司无意继续拉升集装箱业务的市场份额。

    分拆上市不会局限于科创板

    随着科创板开闸,众多企业纷纷抢滩也让这一板块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热度持续飙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中集集团除了自身A+H股外,还有两大上市平台,分别是在H股上市的中集安瑞科和中集天达。去年,中集集团还启动分拆车辆业务赴H股上市,如无意外,中集车辆将成为旗下第4个独立上市平台。

    对此,董秘于玉群表示,科创板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非常具有正面意义,让一些创新创业企业或者说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企业能够有更多的选择。但他认为,科创板可以允许A股目前的上市公司分拆业务去科创板上市,这个意义对整个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而言影响会更大一些。

    于玉群坦言,过去中集受分拆业务限制,因为A股不让分拆,所以车辆业务选择分拆到H股上市,现在科创板允许A股分拆子公司上市,中集一直在关注这件事。他进一步强调说,未来中集相关子公司分拆上市不会局限于科创板,希望随着旗下双创公司发展,视情况选择合适的业务探讨分拆上市事宜。

    麦伯良表示,中集集团是多元化企业,会让成熟的双创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在各板块协同共享原则上,鼓励把各产业做深做透,实现更多的世界第一。早前,中集集团发布了“双创”计划,目标是3年后孵化出100家,5年后有机会做到数百家上千亿元的规模。截至目前,中集双创企业已有22家,通过年轻团队把握热点,卡位未来机遇。

    此外,针对旗下业务引入战投一事,麦伯良在发布会上还透露,中集产城已引入碧桂园,计划再引入一位战略投资者,做好城市存量土地转型升级。对于产城业务发展,他表示中集无意独立去做产城业务,希望与合作伙伴形成合力开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证监会李超:科创板注册制需要有磨合期

    下一篇

    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希望大家对科创板有一个宽容度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