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结核病议题研讨班在北京开幕,研讨会上,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lobal Health Drug Discovery Institute,GHDDI)和世界卫生组织探讨了关于如何在2030年彻底消灭结核病。而其中耐药结核一直是困扰中国的疾病之一。
据了解,耐药结核即病人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区别于传统的结核病,耐药结核病治疗时间长,花费金额是普通结核病的100倍。很多人因为长达24个月的治疗和高额的费用而停止治疗。并且其中很多病人有很强烈的药理反应,这使得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更是难上加难。
研讨会提到,在2017年结核病一年预估有新发的病例1000万,死亡160万。在耐药方面,全球大约病例将近56万,由于耐药结核死亡的人数达到23万。而中国作为耐药结核高负担国家之一,应该给予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中国代表处技术员陈仲丹博士在会议中讲到,应对耐多药结核的公共卫生威胁,目前在全球55.8万耐多药结核的病例里面,只有25%的患者能够获得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而且治疗的成功率只有55%。可以想象一下,在将近60万里面的75%没有得到治疗。那么剩下的都成为了危险的传染源,什么时候才能达到2030彻底消灭结核病呢?
耐药结核并不是这么容易消灭。据研讨会中专家们提供的数据称,目前有效诊治肺结核的药物只有4种,并且这种药物都是在60年代和70年代就开始使用,在漫长的治疗中产生耐药性也是理所当然。并且结核病非常特殊的一点是,和别的病不一样,结核病不是一个药物就能解决问题,现在最简单的方案至少要有三个有效药物联合使用。那么,任何一个药厂研发一个新药的不确定性都非常大,即他的药能不能和别的药配伍使用,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这使得新药的研发十分困难。
此外,在医治体系中没有一个健全的跟踪体制来保证病人后续的治疗。2010年以前,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是通过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一个垂直的系统,国家有预算,通过国家、省、地市县,疾控中心发现、管理、治疗病人,其他医院一旦发现有结核病病人,要转到中心去而不在医院治疗,这一系统当时也起了很好的成效。但这和医院系统分离,病人如果有合病反应还要到医院去。而2010年之后中国有一个很大的变化,中国开始把诊疗服务从疾控中心剥离到医院系统,当时面临一个很大的困难是医院没有承担公共卫生的职责,没有结核病的经验,怎么治疗结核病?
而且需要长期的治疗管理,通过病人的登记、报告、管理,需要把医院和疾病控制系统,即基层、乡村医生或者城镇社区联系起来。因为是三种机构,病人要保证在这个机构里面一旦发现患病能够得到完整的治疗、管理。但无论是机构之间的流转还是病人到哪里的信息流转,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都十分困难。
经济观察网 实习记者 林俊辰(封面及内文图均来源于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