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西部“总部”争夺战,谁将上位?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3-20 15:20

    “总部”争夺战,显然不能光靠砸钱,最终还要看综合实力。

    每经记者 黄名扬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片)

    “为什么很多世界500强企业不把中国的总部、主要的生产基地、先进的科学研发基地放在成都?为什么成都没有产生在全国,更不用说全球,有影响力的企业和企业家?”

    今年春节过后首个工作日,成都召开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动员大会,首先抛出两个略显“尴尬”的问题。

    这可能不是成都一座城市的困惑。对众多中西部内陆城市而言,尤其如此。由于总部经济产业关联度强、集聚带动作用大,已成为城市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以北京为例,其总部企业以占比不足1%的数量,实现资产占比达72.8%、营业收入占比达69.7%、实现利润占比88.5%。

    正因如此,包括成都在内,近年来,不少中西部城市都拿出“真金白银”,争相鼓励总部经济发展。

    比如,早在去年2月,成都就提出,“引进来”的总部企业,入驻满一年,可获最高5000万元奖励;西安紧随其后,新落户金融业总部企业,最高一次性奖励6000万元;最近加入争夺的是武汉,从今年开始,在汉落户总部企业,单项最高年奖励可达2000万元。

    不过,“总部”争夺战,显然不能光靠砸钱,最终还要看综合实力。那么,城市如何才能成功“上位”?

    战争已打响

    总部作为企业“大脑”,能为城市带来什么?

    除了增加税收,更重要的是总部经济背后的“乘数效应”:在投资、消费、贸易、管理、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领域直接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张闪亮“名片”。这笔经济账,诱惑确实不小。

    在今年初召开的武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武汉市长周先旺谈到,当前武汉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武汉将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引进企业总部或“第二总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作为具体行动,武汉近日派出“大礼包”,总部企业落户奖励、投资奖励、经营贡献奖励最高达2000万元,企业壮大奖励最高1000万元,企业办公用房补贴最高800万元。

    有类似行动的不止武汉,而且手笔更大。去年4月,西安方面称,“认真研究了广州、成都的政策”,并发布《西安市支持总部企业发展若干政策》。

    按照注册资本,西安将总部企业落户奖励额度分为3500万、2500万和1500万三个梯度。其中,作为西安“重点目标”,金融企业总部奖励更是高达6000万元。

    而更早起步的成都,为吸引总部落户,也作出密集部署。

    去年2月,成都就出台《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做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支撑的意见》(下称《意见》)。根据《意见》,成都根据具体条件,对“引进来”的总部企业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最高可给予5000万元奖励。

    仅仅4个月后,成都又进一步为自己“量体裁衣”,提出要以6类500强企业为重点“精准引进”,争取海外更多跨国企业落户;要“以世界500强企业为重点,加强新兴行业专业总部和地区性总部的引进”实现“总部提升”。

    去年11月,成都再度明确发展总部经济具体“时间表”:力争到2022年,本土民营企业实现“世界500强”零突破、10户以上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0户以上成为“独角兽”企业。

    距离时间表确定不足一月,成都第一批“总部企业”和“成长型总部企业”正式授牌。其中,新希望集团、四川蓝光实业集团等本土企业,已发展为中国500强企业。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片)

    为何要争夺

    其实,就武汉、成都等城市而言,本身就是区域中心城市,“底子”都不算差。以各个城市都颇为看重的世界500强数据为例:截至去年年底,武汉已累计落户世界500强企业266家,成都更是高达285家,直逼一线城市。

    而根据此前北京社科院发布的《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中,成都总部经济发展综合能力排名第7位,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总部经济综合实力引领中西部。

    只是当下,随着这些中西部城市陆续晋升为“国家中心城市”,企业办事处或业务点落户,已然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吸引“总部”落户成为新目标。

    目前,“总部经济”已成为一种成体系的企业布局模式——总部设在发达的中心城市,生产加工基地则布局在欠发达地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仅能够以较低成本取得中心城市的战略资源,同时也能兼得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资源。

    因此,有观点指出,“抢来”总部企业,就意味着占据了一家企业价值链高端的一部分。企业依靠总部“大脑”指挥生产、调动经济资源,拥有总部企业的城市,则能借此增强在区域经济中的话语权。

    在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瑞武看来,这也将是城市和企业的双赢。“总部企业通过总部经济模式,可以实现自身价值链的延伸和产业链的最优配置。城市通过发展总部经济,可以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功能的不断增强。”

    武汉市政府副秘书长陈红辉同样直言不讳:总部经济是国际分工的高端环节,已成为城市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武汉有条件也有必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片)

    凭什么“上位”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中西部城市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但一线城市仍然是企业总部聚集中心。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各类总部企业数量已突破4000家,且“质量很高”;而上海仅跨国公司总部就已突破600家。

    相比而言,中西部城市中,武汉尚只有60家左右;成都2018年首批认证总部企业也仅92家,五年内的目标则是超过400家——北京目前数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随着众多中西部城市加入争夺,如何才能脱颖而出,真正引来“金凤凰”?

    所谓“总部经济”,不见经济,哪来总部?归根结底,经济基础是一切基础的基础。吸引总部落户,成都、西安、武汉的重要信心来源,正是中西部城市整体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大幅度提高。

    “如今,一切都在变化。中国整体经济格局在变化,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拥有362家世界500强企业客户的埃顿集团全球联合总裁艾文(Francois Amman)认为。

    与此同时,想要更加“有的放矢”,除了发展经济,抓住企业根本需求是关键。

    总部与基地分离,如何保证企业“大脑”供血充足、指挥渠道通畅?这是企业总部选择城市的最大后顾之忧之一。因此,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运输网络、便捷的信息集散与异地沟通渠道至关重要。

    在交通上,无论是力争凭借航空物流成为“中国孟菲斯”的西安、位于中部有明显交通区位优势的武汉,还是航空客运量突破5000万、第二机场竣工在即的成都,中西部城市为提高开放程度,交通运输网络的构建成果显著。

    再就信息沟通来看,以成都为例,艾文指出,“成都经过多年发展,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科技中心”。戴尔全球副总裁周兵也曾谈到,成都的优势之一,正是在于有良好的IT产业基础。

    此外,对于企业总部而言,为协助“大脑”完成工作,城市完善的现代服务体系和中介机构聚集度也不可忽视。在这一点上,中西部城市也在迅速“补课”。

    作为全球公认的“最权威的世界城市排名”,全球知名城市评级机构GaWC利用如银行、律所、会计师事务所和房地产顾问公司等中介咨询企业的相关来往指标为城市打分,最终得到“世界城市名册”。在这一榜单中,成都连续两次“暴力拉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Beta+,在内地仅次于京沪广深。

    成都速度,可以视作中西部城市发展的一个“切片”。GaWC研究网络副主任佩恩,对这里快速发展的现代先进服务体系感到惊喜。她指出,以普华永道成都办事处为例:从4人扩大到超过80个员工,他们用了不到3年时间。

    总而言之,吸引总部企业“向西飞”,政策红利之外,如何为企业总部筑好巢,也是关键所在。

    或许,像成都这般,意识到构筑总部经济不仅要依赖外部吸引,也要注重“内生性”;思考如何在“吸引别人的”同时,还要“培育自己的”,可能才是众多中西部城市的当务之急。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上海市副市长吴清:支持上海优势产业企业登陆科创板

    下一篇

    黄奇帆:今年以来A股市场上涨是基础制度改革带来的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