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夜读丨父母的这句话,伤害了多少孩子

    围炉夜读 2019-03-12 22:16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是安全感的最初来源。不看事实,一味要求孩子忍让,孩子会明白,即使自己受了委屈,父母也不会理解,不如埋在心里。

    前不久看了《少年说》,小女孩崔兢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崔兢有一个小六岁的妹妹,每次她和妹妹发生冲突,妹妹都会跑去爸爸那里告状。爸爸听了,不管真相是什么,二话不说,都会先来教训崔兢。

    节目现场,崔爸爸以“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孩子要以大让小,并问崔兢:她小她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吗?

    崔兢一边抽噎,一边说:但是每次明明都是她做错了,为什么每次都要让我道歉?而崔爸爸仍旧重复一句话:毕竟她小。

    高台之下,崔爸爸问一位女孩子,会不会和弟弟打架,女孩说,“我不敢打他,我怕我爸说我”。旁边同学也说,女孩的爸爸很严,有一回弟弟惹了她,但是她也不敢吭声,爸爸还骂她“活该”。提到这件事,女孩也忍不住哭了。

    其实,不少父母也像崔爸爸一样,凡事要求大的孩子要让着小的。孩子发生冲突,就以年龄为由,逼着大的孩子妥协让步。

    也许很多父母想由此教育孩子,要学会谦让,但一味要求以大让小,却同时伤害了两个孩子。

    1

    亲戚的两个女儿,一个七岁,一个三岁。一次,我去亲戚家吃饭,六岁的姐姐正在看《哆啦A梦》,她说她也想要一个哆啦A梦的百宝袋。

    我问她如果有百宝袋,最想干什么。她一本正经地说,最想把妹妹装在袋子里变走。

    我吃了一惊,问她原因,她说:因为我讨厌妹妹,我的东西都要给妹妹,妈妈只喜欢妹妹,不喜欢我。

    原来,亲戚一直都要求姐姐要爱护妹妹、让着妹妹。吃的零食、玩的玩具,都要让妹妹先挑,妹妹喜欢姐姐的东西,姐姐要让给她;

    一次,妹妹拿着画笔,把姐姐最喜欢的娃娃涂得面目全非,姐姐看到,从妹妹手里抢过娃娃,妹妹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姐姐拿着娃娃向妈妈诉苦,反被批评把东西随处乱放,而为了安慰大哭的妹妹,妈妈给了妹妹一颗巧克力。

    小孩子的话,听来天真幼稚,却是他们最真诚的想法。

    父母不问是非,只要求大的让着小的,只会让孩子觉得不讲道理。

    大孩子满腹委屈,把所有的不开心归结于弟弟或妹妹身上,认为是他们分走了自己应得的爱;

    小孩子有恃无恐,他们明白,即使犯错,但自己年纪小,总能够得到谅解,所以愈发放肆。

    一个放纵,一个怨恨,久而久之,即使血浓于水,亲密的关系也会产生隔阂。

    2

    邻居家有三个孩子,他们家特别宠小儿子,因为是最小的孩子,所以一直被捧在手心里。每次和哥哥姐姐发生矛盾,父母都会以“他小”为理由,要求哥哥姐姐让着他。

    当时,哥哥存了很久的钱,买了一个随声听,弟弟很喜欢,找哥哥要,但是哥哥不给,后来他自己偷偷地把随声听拿走了。哥哥发现以后,弟弟拒不归还,两人就打起来了,桌子椅子乱成一团。父母知道后,说哥哥不懂事,一点儿也不知道让着弟弟。最后随声听还是给了弟弟。

    弟弟拿着随声听到小伙伴们面前炫耀,大家都非常羡慕他,不只是他的随声听,更羡慕的是他在家里的地位。

    但是,他习惯了当家里的小皇帝之后,甚至要求家人之外的所有人都对他好、满足他的要求。越长大,他的小伙伴也越不想与他来往。

    家庭里被偏爱的孩子,都是幸运且幸福的,因为父母把更多的爱和关注给了他们。

    但另一方面,被宠溺的孩子,也会依仗父母的偏爱,把别人对他的好当成理所当然,他们学会了接受爱和关怀,但没有学会爱他人的能力。

    一直在忍让的孩子,在亲情里感受到的,是不被信任与被区别对待,成长的过程中,更容易没有安全感。

    琳琳有一个比自己小四岁的弟弟。小时候,她很喜欢弟弟,六岁的她牵着弟弟拍的照片,咧开嘴笑得很灿烂。

    但是渐渐地,琳琳觉得父母越来越偏心。好吃的,好玩的,都是弟弟的;和弟弟吵架,吵到最激烈的时候,妈妈就会出声帮弟弟,不管怎样,错的总是自己。那些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你是姐姐,你要让着弟弟”。

    琳琳六年级的时候,亲戚送了一个机器人给他们,会唱歌、会摆动手臂,琳琳和弟弟谁也没见过机器人,感觉很新奇,都很喜欢。

    他们说好每人玩十分钟,但是该琳琳玩的时候,弟弟不给她,琳琳说弟弟说话不算数,结果弟弟一巴掌抽到琳琳脸上,琳琳一气之下把机器人抢到自己手里,然后弟弟开始大哭。

    妈妈闻声赶来,责问她为什么欺负弟弟,琳琳说弟弟不让她玩玩具、还打她,但是妈妈不信,只是一直责骂她为什么抢弟弟的玩具,怎么那么不懂事,为什么不让着弟弟?然后从琳琳手里把机器人拿走,放到弟弟怀里,一边帮他擦眼泪,一边安慰他。

    长大后,虽然不再因为一个玩具怒目相对,但父母的态度,却在琳琳心里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她认为,她爱他们每一个,可是没有人爱她。

    她变得坚强、独立,却也极度敏感、自卑,觉得自己始终低人一等,总是小心翼翼。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是安全感的最初来源。不看事实,一味要求孩子忍让,孩子会明白,即使自己受了委屈,父母也不会理解,不如埋在心里。

    3

    一直容忍的那个孩子,今后即使面对不公平的事,或是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也不会去争取,因为从小的环境,让他们明白,努力都是徒劳的。

    家庭是一个小型的社会,父母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也会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失败的教育,就是用大孩子的委曲求全,换来小孩子的如愿以偿。

    在孩子的矛盾中,父母要做一个旁观者和调和者,不站在某一方,不根据主观意愿裁决对与错,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处理。

    做为父母,对于子女都应一视同仁,决不能以大的要让着小的为理由,给予他们放纵的特权,否则将同时伤害两个孩子。

    文章来源:围炉夜读 (微信号:weiluyedu_)

    文中图片均来自:摄图网

    上一篇

    超预期!科创板再提速,18日上市审核系统正式“投产”,最快6月可开板

    下一篇

    陌陌涨幅扩大至超15%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